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千乘之国(chénɡ,兵车) .夫子哂之(shěn,讥笑) .B.比及(bì,到) .喟然长叹(kuì,叹息声) .
C.以俟(sì,等待)君子 .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写作) .D.愿为小相(xiànɡ,宰相)焉 .《论语》(lún) .
解析:选B。A.乘,shènɡ;C.撰:述;D.相:祭祀、会同时赞礼、司仪的职位。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长者闲坐) ..B.因之以饥馑(蔬菜不收为饥,谷物不收为馑) ..C.风乎舞雩(祭天求雨之处,有坛有树) ..
D.如会同,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 ...
解析:选B。饥馑:通常泛指饥荒。饥,谷物失收。馑,果菜失收。 3.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风乎舞雩 C.不吾知也
B.异乎三子者之撰 D.加之以师旅
解析:选C。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所以裁之 ..C.夫子莞尔而笑 ..
B.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D.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
解析:选C。A.所以:用来……的方法;B.不行:行不通;D.不说:不高兴。 5.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那得有待君子推行了。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 C.夫子何哂由也——先生为什么嘲笑仲由呢?
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国家靠的是礼让,他的话不谦逊。 解析:选C。C项,“嘲笑”改为“笑”。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何哂由也 哂:笑 .B.亦各言其志也 亦:仅仅,只是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D.吾与点也 .
与:赞同
解析:选C。撰:述。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如会同,端章甫 ...B.风乎舞雩,咏而归 .C.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D.且硕茂,早实以蕃 .
解析:选C。C.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8.下面对上述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是孔子的学生曾皙的行为。他在“侍坐”时不赞成其他同学的观点,自己弹奏瑟。随后舍弃瑟并打断其他同学的谈话,表明自己的观点不同。
B.曾皙在谈论自己的理想时,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才能,而是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图,在这种生活图景中寄寓了曾皙从容淡泊的情怀。
C.《礼记》中解释:“舞雩,祭水旱也。”可以看出,曾皙讲的就是,在春天干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D.孔子之所以赞成曾皙的观点,一方面,他的观点符合孔子以礼治国的方略;另一方面,恬淡平和的政治理想与孔子晚年的政治失意过着平静无为的生活不无关系。
解析:选A。A项中“他在‘侍坐’时不赞成其他同学的观点”文中无依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
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②,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篇》)
【注】 ①馘(ɡuó):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当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 .B.必也攘地千里 .
攘:夺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