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货币的起源
货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历程。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商品货币
1、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的局限性:实物货币不易于分割;实物货币不易保管;有些实物货币的价值较小,大额的商品交易需要大量的货币发挥媒介作用,携带不便。
2、金属货币
铸币: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西方金属铸币的典型形式是银元。
★金属货币的弊端:其数量的多少受制于金属的贮藏量和开采量,无法伴随商品数量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商品货币(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足值货币的特点是价值比较稳定,能够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二)信用货币(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货币的主要形式
1、纸币。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交子。
2、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
3、存款货币。存款货币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优点,特别适合企业间的大额商品交易。
4、电子货币(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电子货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
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马克思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和世界货币。
西方学者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交易的媒介、计算的单位和价值的贮藏。
一、交易媒介职能
(一)计价单位(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
(二)交易媒介(流通手段)
商品流通: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连绵不断的过程。
(三)支付手段
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基本特征: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同向运动。
二、财富贮藏职能(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贮藏货币的最大优势:高安全性。最大缺点:收益较低。 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一)货币制度的含义
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