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芙蓉以为裳。
20.《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以的两句话: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1.《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2.《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5.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6.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7.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8.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9.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八)《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 。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9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 。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 。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 。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 , 。”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 。”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0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 。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 ,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九)《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11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十)《琵琶行》
1.“ ,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 3.“ ,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描写琵琶声的句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 4.(十一)《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 , 。”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