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采煤方法
4、循环作业图、劳动组织表、技术经济指标表 5、安全技术措施 三、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1、循环、循环作业、正规循环作业、正规循环率 2、循环方式:单、多循环
3、作业方式:一昼夜内采煤班和准备班的配合方式
两采一准、边采边准、三采一准、两班半采煤半班准备、四班交叉作业 4、工序安排
顺序作业(流水作业)、平行作业、顺序作业与平行作业 5、劳动组织
分段作业、追机作业、分段接力追机作业 6、循环作业图(以图3-59为例,动画演示)
a.以工作面长度为纵坐标、时间(24小时)为横坐标 b.在图上用不同符号表示各工序在工作面的位置和起止时间 c.超前工序在左、滞后工序在右
d.在图下用不同符号注释说明各工序含义
该图反映循环方式、作业方式、工序安排、劳动组织等内容 7、技术经济指标表
a.工作面参数、工效、采出率、循环数、循环率 b.煤厚、倾角、可采储量 c.主要设备及其参数
d.材料消耗:坑木、火药、金属网等 e.采煤方法、顶板管理等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
1、一个教学单元的知识系统和结构,其关键知识点、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
标。
2、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教具、多媒体、模型等的使用。 3、对重点和难点部分具有特色的教授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启发方法、点拨关
键等。
4、举例的特点作用与教授内容的配合。
5、每一个知识点的学时分配。
五、作业布置及参考资料
六、教学后记(课后再写,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个别疏漏而及时补充的方法等内容
进行总结,以便下一次改进)
第四章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是最简单的、我国应用最广的采煤方法,和后面的有关采煤方法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采煤系统,能够根据具体条件熟练选择应用该采煤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采准顺序、生产系统;难点是区段平巷布置,采场通风方式 授课内容:
第一节 示例
一、适用条件
二、布置顺序(图4-1) 三、生产系统
运煤、运料、排矸、通风、供电、压气、供水系统(图4-1) 四、各类巷道
回采巷道、准备巷道的定义与范围定义与范围
第二节 采煤系统分析
一、区段参数
区段斜长、区段走向长度(图4-1) 二、区段平巷坡度与方向
运输平巷、回风平巷坡度与方向(图4-2、4-3) 三、区段平巷布置
区段平巷单巷布置、双巷布置(图4-4、4-5) 四、对拉工作面
对拉工作面实质、通风方式、上、下工作面错距(图4-6) 五、回采顺序
后退式、前进式、往复式、旋转式(图4-7) 六、区段无煤柱护巷
沿空留巷、沿空掘巷(图4-7、4-8、4-9) 七、采场通风方式
U型、Z型、Y型、H型、W型通风方式(图4-10) 八、构造影响下区段平巷布置
断层影响下区段平巷布置(图4-11) 陷落柱影响下区段平巷布置(图4-12)
第三节 单一走向采煤法的应用
适用条件:顶板易于冒落的缓倾斜、倾斜的薄、中厚及厚煤层(5.5m以下)。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
如:1、一个教学单元的知识系统和结构,其关键知识点、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
标。
2、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教具、多媒体、模型等的使用。 3、对重点和难点部分具有特色的教授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启发方法、点拨关
键等。
4、举例的特点作用与教授内容的配合。 5、每一个知识点的学时分配。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五、作业布置及参考资料
六、教学后记(课后再写,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个别疏漏而及时补充的方法等内容
进行总结,以便下一次改进)
第五章 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是我国重要的采煤方法之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该采煤法的概念、采煤工艺特点,能够根据具体条件熟练选择应用该采煤方法。
本章重点:重点是该采煤法的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回采工艺特点;难点是采煤系统分析
授课内容:
第一节 示例
一、采区巷道布置
分层同采时巷道布置(图5-1) 分层分采时巷道布置(图5-10)
二、巷道掘进布置顺序
三、生产系统
运煤、运料、排矸、通风系统(图5-1) 四、采掘接替
第二节 采煤系统分析
一、区段分层平巷布置
倾斜式:内错式、外错式、水平式、垂直式 (图5-3) 二、区段集中平巷布置
区段集中平巷布置方式:一煤一岩(图5-1)、机轨合一(图5-4)
区段岩石集中平巷位置:距煤层底板垂直距离h(图5-5、5-6)、压力传递影响角
φ
区段分层平巷与集中平巷间的联系方式:石门、斜巷、溜煤眼(图5-7) 三、无区段集中平巷布置
无区段集中平巷布置与有区段集中平巷布置的区别(图5-10) 四、跨上山回采时的巷道布置
有区段岩石集中平巷跨上山回采后的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图5-9) 无区段岩石集中平巷跨上山回采后的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图5-10) 五、无煤柱护巷时的巷道布置等
沿空留巷、沿空掘巷(图5-11)
第三节 采煤工艺特点
一、顶分层特点 (一)人工假顶
1、假顶材料:竹笆式,便宜,只能铺底网,寿命短;金属网,强度高,耐腐蚀,寿命长;塑料网,不粘手,工人不累,抗控强度高,抗剪差,延伸率大,成本高,容易出网兜
2、假顶形式:底网、顶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