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复习重点 建筑学 免费文档请评五分谢谢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28: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层高一般较低,出檐大,故室内较暗淡; 5)惯用水平线条;

6)起居室开窗较大,以保持与自然界的接触

7)屋面坡度平缓,外墙多为砖石本色,与自然协调 一致。 代表作品:

1)罗伯茨住宅(书p44-45 图2-3-9、2-3-10、2-3-11)建于草地.是赖特设计的小住宅中最优美的作品之一。

2) 罗比住宅(书p46 图2-3-12)

建于城市,强调层层的水平阳台和花台,结合周围的树木,也能获得自然之趣.这对后来的城市花园住宅的设计有深远的影响.

四、德意志制造联盟 (侧重工业建筑)

德国在19世纪末工业水平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为了使德国的商品在国外市场上能和英国抗衡, 1907年成立了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全国性的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 。同时该联盟也是建筑方面新思潮的支持者。因它里面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师。其中最享有威望的是贝伦斯,它以工业建筑为基地来发展真正符合功能与结构特征的建筑。他认为现代结构应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这样才会产生前所未见的新形式。 代表作品:

1)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1909年,书p50图2-5-1) 设计人:贝伦斯

该车间造型简洁,摒弃任何附加装饰,成为现代建筑的先行者,被西方称之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2)法古斯工厂(1911年,书p51 图2-5-2)

建筑造型简洁、轻快、透明、表现了现代建筑的特征。

设计人:格罗皮厄斯(1883-1969年)、A.迈尔(1881-1929年)

第三讲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一、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一)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运行 1,古典主义:

19世纪末新建筑运动越来越引人注目,但古典主义仍相当流行,但已不那么严格,常混杂有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也有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甚至还有文艺复兴的特点,故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代表建筑:

1)伦敦人寿保险公司(1924年建成) 2)曼彻斯特市立图书馆(1924~1934年) 2,(浪漫的)折衷主义:

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建筑式样凑合在一座建筑中。代表作品: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1923年落成)

(二)坚持探新的表现主义、未来主义、风格派与构成主义 1,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表现主义产生于德国、奥地利,首先表现在绘画、音乐、戏剧方面。 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在这种艺术观点的影响下,第一次大战后出现了表现主义的建筑。这一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或

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精神。 代表建筑:

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1919-1920年)(书58,图3-3-1) 设计者:德国的门德尔松(1887-1953) 表现派建筑师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是用一种新的表面的处理手法去代替旧的建筑形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在战后初期时兴过一阵,不久就消退了。 2、未来主义派(Futurism)

是第一次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在很多中层阶级,对资本主义工业化下的社会现实表示不满的时候,未来主义派却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

未来主义者否定文化艺术的规律和任何传统,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

1914年,第一次大战前夕,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圣泰利亚(1888-1916)在他们举办的未来主义展览会中展出了许多未来城市和建筑的设想图,并发表了“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圣泰利亚在宣言中说“应该把现代城市建设和改造得像大型造船厂一样,既忙碌又灵敏,到处都是运动,现代房屋应该造得和大型机器一样。”

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在当时没有实际的建筑作品。但是他们的观点以及对建筑形式的设想,对20世纪20年代,甚至第二次大战以后的先锋派建筑师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3、风格派与构成主义派(Constructivism) (1)风格派(De Stijl):

1917年,荷兰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

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主义派”(Neo Plasticism)或“要素主义派”(Elementarism)。 风格派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所以认为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质与要素,应该允许独立存在。并认为最简单的几何形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绘画。风格派雕刻家的作品,则往往是一些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和板片的组合。 代表作品:

荷兰乌德勒支住宅(书60,图3-3-3,61,图3-3-4,《初步》 ) 设计者:里特弗尔德 (2)构成主义:

第一次大战前后,俄国有些青年艺术家也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很像是工程结构物。这一派别被称为构成主义。 代表人物:马列维奇、塔特林、伽勃。

代表作品:第三国际纪念碑(书60图3-3-2)很像是工程结构物。

在建筑造型上,虽然风格派与构成主义派同样地坚持运用建筑的最基本要素---梁、柱、板、门、窗或各种结构构件来进行造型。但在手法上风格派比较讲究各部分与整体在构图上的平衡;而构成主义派,在构图上往往显得比较唐突、惊险或出其不意。由于风格派比较容易被接受,故又有国际构成主义之称,而构成主义则被称为俄罗斯构成主义。

表现主义派、未来主义派、风格派、和构成主义派等作为独立的流派存在的时间都不长,20世纪20年代后期,它们渐渐消散,但它们对现代建筑及其后的影响,特别是在思想上,还是相当深远的。

三、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

1、现代建筑派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法国的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欧洲先锋派(European avant-garde),又被称为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理性主义(Rationalism)、现代主义派(Modernism)、欧洲现代建筑派与国际现代建筑派(International Modern)。他们是现代运动的主力。另一个是以美国赖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派

(Organic Architecture)。

此外有一些派别人数不多但十分重要,如芬兰的阿尔托(1898-1976)那样的人物。他们在建筑观点上,特别是建筑与社会,和建筑与时代的关系上,赞成欧洲的现代建筑派,也参加了他们发起的CIAM组织,但在设计手法上则倾向于有机性。 2、现代建筑师们设计方法共同点:(设计方法见书63页末段)

(1)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

(2)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例如,框架结构中的墙可以不承重,在建筑设计中就充分运用这个特点而决不按传统承重墙的方式对待它;

(3)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适用的房屋,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 (4)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功能、材料、结构、构筑工艺)的一致性,主张灵活自由地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

(5)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重要。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应该从平面和立面构图转到空间和体量的总体构图方面,并且在处理立体构图时考虑到人观察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

(6)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3、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特征:

在20~30年代,持有现代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 (1)平屋顶。

(2)不对称的布局。 (3)光洁的白墙面。 (4)简单的檐部处理。 (5)大小不一的玻璃窗。

(6)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

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50年代以后,更多地被称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 4、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1928年,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建筑历史与评论家S.基甸等,在瑞士拉萨拉兹建立了由8个国家的24位建筑师组成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在1933年的雅典会议上,还提出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即著名的“雅典宪章”。自此,现代建筑派成为当时欧洲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由于他们着重于解决一般公众在生活上的生理与物理要求,采用新技术并着意于建筑空间与建造上的经济性,建筑风格摒弃历史传统与地方特点,以至其形式无论建在哪里都比较近似,因而被建筑评论家希契科克和建筑师飞利浦.约翰逊称为“国际式建筑“。

四、现代派建筑的代表人物 (一)、彼得·贝伦斯(1868~1940)

德国著名建筑师,工业产品设计的先驱,“德国制造联盟”的首席建筑师。他对德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是现代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

由他设计的透平机车间成为德国最有影响的建筑物,被誉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贝伦斯后期作品有圣彼得堡的德国大使馆、奥地利烟草公司等。1922~1927年任维也纳美术学院教授。

(二)格罗皮乌斯(1883~1969年)与“包豪斯”学派

1、设计理念

(1)主张革新,反对复古,建筑应随时代向前发展,不能从形式上追求风格。 (2)强调现代工业对建筑的影响,提倡走工业化道路,坚持装配化生产。 (3)具有不断前进的美学观,主张唯心的抽象艺术。

(4)设计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设计原则上把功能和经济放于最重要的位子。

(5)在建筑教育上从基本技术出发,让学生先掌握技术,在熟练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 (6)同时注重建筑的艺术性,认为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物质上的要求,还要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2、格罗皮乌斯的贡献

(1)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2)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在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这些观点在格罗皮乌斯1929~1930年和H.沙龙等人共同设计的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40年代初和M.L.布劳耶合作设计的美国匹兹堡的铝城住宅区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3)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在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他在英国和E.M.弗莱合作设计的剑桥伊姆品登学院(1936),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人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49~1950)以及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1957)。 (4)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方法。

(5)创立包豪斯学校,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包豪斯 (1)概况:

包豪斯是一战后,由格罗皮乌斯接任”艺术与工艺学校”校长,并将该校与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工业日用品和建筑设计人才的高等学院, 简称”包豪斯”。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 (2)包豪斯学派提倡:

1)客观地对待现实世界,在创作中强调以认识活动为主,并且猛烈批判复古主义。

2)主张新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生活,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并具有表现这个时代的能力为原则。

3)强调现代建筑犹如现代生活,包罗万象,应该把各种不同的技艺吸收进来,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

4)强调建筑师、艺术家、画家必须面向工艺。

5)学生只有通过手眼并用,劳作训练和智力训练并进,才能获得高超的设计才干。

6)在教学方法上包豪斯认为指导如何着手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同时强调设计中的集体协作。

7)包豪斯在十多年中设计和试制了不少适宜机器生产的家具、灯具、陶器、纺织品、金属餐具、厨房器皿等工业日用品,大多达到“式样美观、高效能与经济的统一”的要求。 8)在建筑方面,师生协作设计了多处讲求功能、采用新技术和形式简洁的建筑。如包豪斯校舍、格罗皮乌斯住宅和学校教师住宅等。他们还试建了预制板材的装配式住宅;研究了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复习重点 建筑学 免费文档请评五分谢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5gdh8n5tz44s0w0d4ij47hq70zb7d011uh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