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11 《葡萄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8个生字,能够正确书10个汉字。理解词语,学会本课生字词及多音字的正确读法。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葡萄沟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1.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深意。
2.通过对葡萄沟的描写,引导学生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呢?(演示第2、3张幻灯片)
你们知道葡萄是在什么时候成熟吗? 那你们知道怎样可以把新鲜的葡萄保存起来吗?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制作葡萄干的。(演示第4张幻灯片)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8张幻灯片)
1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坡”的偏旁是“土” “起”的偏旁是“走” “收”的偏旁是“攵”
“利”的偏旁是“刂”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城”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新疆吐鲁番 茂密 梯田 凉棚 维吾尔族 阴房 碉堡 蒸发 三、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情?(演示第9张幻灯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新疆吐鲁番有个叫(葡萄沟)的地方,出产(水果),到了秋季,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美丽极了。人们把收下来的一部分葡萄送到(城里),另一部分制成了(葡萄干)。
2.研读第一段,走进葡萄沟。(演示第10-13张幻灯片)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1)这里说的是什么地方的事情?
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区东北11千米处,南北长约8千米、东西宽约2千
2
米,因盛产葡萄而得名,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旅游胜地。
(2)那里出产什么呢? 出产:天然生长或人工生产。 (3)都出产什么水果呢?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八九月是葡萄。 (4)人们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水果呢?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葡萄沟的葡萄是怎样的吧!(演示第13-22张幻灯片)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葡萄沟的葡萄在哪种植的?
梯田:在山坡上沿着山坡的水平方向修筑的条状的田地。 多音字:
zhònɡ(种植)(种树)
种 zhǒnɡ(种子)(播种)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喻)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茂密的枝叶比作了绿色的凉棚。) (3)葡萄是什么样子的?(一大串一大串的)
(4)这里说葡萄都有什么颜色?(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5)这里怎样形容葡萄的颜色多?(五光十色)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