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温庭筠的《更漏子》,韦庄的《菩萨蛮》,其圆融巧妙的表现,在词的发展上,象征词体的成熟。尤其词调与作品数量的增加,以及艺术性的讲究,使词成为新兴的独立国度。
与西蜀词坛相比较,更具影响的是南唐词坛。由于社会安定,加上君主的爱好与提倡,所以南唐词风炽盛,作家辈出,风格独特。其中以二主一冯为核心人物(即南唐中主李憬,南唐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他们以“乐府新词”,“娱宾遣兴”,盛况不亚于西蜀。二主一冯的风流余韵对后代词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就词学的系统而言,北宋初期的词人,完全继承了南唐的遗绪。宋朝特殊的历史条件与文化背景使“词”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帜,它的发展不仅反映文体的运作现象也关系到宋代的生命脉搏。小令的发展,先由冯延巳、李后主的经营,欧阳修、晏殊继承南唐遗绪,到了晏几道而集大成,贺铸是此一脉络的后续。他们所写的内容大多是悲欢离合与闲愁,以“诗人之句法”造成沉着重厚的风格。像:晏殊的《浣溪沙》,欧阳修的《踏莎行》,晏几道的《阮郎归》,何铸的《减字浣溪纱》等。由于文人学士的参与,使小令的境界为之提高,而逐渐远离闾巷俚歌的风味。而柳永一出,使词风为之改变,他一扫鄙视里巷歌谣的心理,不惜士大夫的唾骂,为教坊乐工填词。因为他善于利用民间俚俗的言语,和铺叙的手法,完成声调靡曼的“慢曲”,因此,他的歌词盛行于娼馆酒楼。在柳永的《乐章集》里,共有二百阕词,用调一百三十左右,令只有三十余调,全集有十分之八都是长调。这种数量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他
写长调的技巧高妙,其长篇巨幅,开阖变化,已达到运用自如之境。在叙述伤春惜别,室内身边之外,也写出了深邃的情感。柳永的尝试使歌词(口语化)与民众接近;而“变旧声作新声”,更使词体恢张,有驰骋才情的余地。但他仍脱不掉绮罗芗泽之态,儿女之情。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位写长词即多又好的人,他的词作,像:《雨霖铃》、《八声甘州》,写登山临水,望远兴怀,凄清高旷,言近意远;同时音律谐婉,细密妥溜,因此南宋以来,一直脍炙人口,腾传后世。柳永之后,擅长慢曲的词家,如张先、秦观等人都是北宋词风转变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们曾受柳永的影响,可是写的长调却不象柳永那么澈底、那么巧妙,所以没法相媲美。不过他们的词清丽和婉,风格遒上,使慢词趋向淳雅。
北宋前期的词,形式上,不论欧阳修、二晏的小令,或柳永,秦观的慢词;风格上,不论典雅或俚俗,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内容大都局限于男女的悲欢离合,一己的春愁秋恨,与无端闲愁。这种情况到了豪放派领袖苏东坡的出现,才有突破性的发展。他首先打破传统的狭隘观念,开拓词的领域,提高词的地位,经营词的意境,使词脱离小道末技,达到与诗文同样的庄严地位。苏东坡以卓越不群的自尊,高雅磊落的人格,加上天资学问,与豁达胸襟,形诸词篇,造成逸怀浩气的风格。他的词,豪放高亢,清丽韶秀,兼而有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不仅豪放杰出,而且字里行间有自己的人格、学问、情感与思想,这是苏东坡独特之所在。典型词派的
词家,以“负一代词名”的周邦彦为领袖,他是词的“集大成者”。他对柳苏词调的融合,弃短取长,建立形式格律化,并推动乐曲的发展,成为北宋后期词风转变的枢纽。一阕《片玉词》就是他理论的实践,音律严整,词句工丽,多咏艳情景物是他主要特色。
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兵攻陷汴京,次年徽宗、钦宗及后妃太子亲眷三千余人被俘虏北去,徽宗九子赵构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邱),后迁都临安(今杭州),是为南宋。面对此一政治巨变,一时慷慨之士,各抱恢复失土的雄心壮志,慷慨、悲痛的心情,发为歌词,不假雕琢,苍凉激壮。所以,南宋前期约五十年的词风,多少连接苏东坡的豪放风格。像朱敦儒、陆游、辛弃疾、张孝祥等人为此期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如:朱敦儒的《相见欢》、陆游的《夜游宫》、辛弃疾的《水龙吟》、张孝祥的《六州歌头》等。其中以辛弃疾歌词造诣最为特殊,与北宋词人苏东坡并称为“苏、辛”他的词篇,有慷慨激昂,有悲愤苍凉,也有英雄失意的悲怆,就辛弃疾的生命史来看,他是地地道道的悲剧英雄。南宋晚期,词坛走向格律化,像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张炎等都是此时的代表词家。其中以姜、吴、张三人最具特色。姜夔妙解音律,能自度曲,因此他的词句注重典雅,声律力求精严。他的词,如:《点绛唇》、《一萼红》、《扬州慢》、《暗香》、《疏影》等阕都是名作代表,极其耐人寻味。周邦彦的词风工丽,姜夔的词风清空,两人都有相当的成就。而吴文英在两家风格之外,别开绮丽蹊径,他的词时露意识流手法,造成时空错综复杂的效果,而词句的晦
涩也是他的特点。对他的代表作,如:《齐天乐》、《高阳台》、《八声甘州》,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了解。
两宋交替之间,出了一位女词家----李清照,她号易安居士,父李格非曾受苏轼赏识,为“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幼承家学,早有才名,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她能写散文、骈文、诗词,并能作画、考证金石。词有《漱玉集》,不传。早年多描写闺房生活,清丽婉约,似受花间影响。中年以后,因国破家亡,词中多寄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且工于造词,富于意境。她还著有《词论》,提出词应“别是一家”,要求严格区分四声阴阳,对苏轼等豪放词颇有微辞,对婉约词风则推崇倍至。但她的词却有时于哀婉之中含抗爽之致,对婉约派的词风作出很大的贡献,当为婉约第一人。其作,如:《如梦令》、《武陵春》、《醉花阴》等至今仍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张炎是姜夔,吴文英一派的继承者,他精于词学,强调“词以协律为先”。他与王沂孙、周密的词,以浑雅、空灵、含蓄见长,笔调委婉曲折,感情低徊掩抑,主题隐晦不明。象张炎的《绮罗香》、《红叶》、《西子妆慢》诸阕就是例证。就词的音律、形式、风格、及表现手法而言,张炎的词,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辉煌的词艺正也告示了两宋词的结束。 [五]元金散曲
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为我国文学宝库中三颗璀璨的明珠。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以其特殊的艺术成就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