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1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 B.导大窾,因其固然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臣之所好者道也 D.乃中《经首》之会 乃有二十八骑
18.下列加点字读音全不同的一项是 ( )
A.切中肯綮 德艺双馨 罄竹难书 钟磬 磐石 凤凰涅槃 三聚氰胺 B.秋深潦缩 眼花缭乱 字迹潦草 瞭望 撩拨 心急火燎 燎原之势 C.肩之所倚 掎角之势 膝之所踦 犄角 绮丽 崎岖难行 风光旖旎 D.促膝长谈 休戚相关 亟来问讯 秀颀 哂笑 汲汲求仕 莘莘学子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B.苏州河淤泥疏浚工程正式全线启动,显示了上海市政府部门彻底治理苏州河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打造东方“莱茵河”的决心。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2010年的国产大片《孔子》《赵氏孤儿》等都善于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呈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文化厚度不断增加。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答案 B 解析 B.“騞”应读“huō”,“砉”应读“huā”。 2.答案 D解析 D.德:名词用作动词,感激。 3.答案 B解析 B.宾语前置句。
4.答案 D 解析 A.古义:行,动作。为,因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B.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转折连词。C.古义: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指自然的法则。
5、答案C 解析:技,应为枝,支脉
6.D,解析:D均为连词,表顺承;/A一是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一是名词,处所;B,均为介词,一表比较,比,一表对象,对;C均为动词,一是依照、顺着,一为乘着,趁着
7.答案 B 解析 导:顺着,循着,导入 8.答案A 解析:盖,“盍”,何,怎么
9.答案 B 解析: 形作名/使动(A名作状,C使动,D名作状) 10.答案 C 解析;向—响,盖—盍,善—缮 11.答案 D 解析: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12. D
13. D 解析:D介词,用(A 介词,替,给/介词,因为;B 结构助词,的/取独;C表转接/表修饰)
14. C 教参解释为:因为(A结构助词,的/动词,到;B筋骨交错处/众,一般;D 表疑问/“然”)
15. B 连词,表修饰(A 语气助词,表反问/表感叹;C句末语气助词/动词,下刀;D通“缮”,擦拭/好)
16.C.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错。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17. A 所+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B 介词,依照/经由,通过;C 表停顿/引判断;D连词,又/副词,仅仅,只) 18.答案 D
19.答案 A(B,搭配不当,“治理……问题”;C,中途易辙、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D,成分残缺,“呈现”后残缺了宾语中心词)
20.答案C 解析:只有两种对比,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