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卫生健康检查制度
一、学生个人卫生检查制度
1.学生每天上午和下午到校后由值日班委负责检查衣着穿戴、手脸、指甲、头发等个人卫生及健康情况。
2.发现学生有病情应及时向班主任或卫生保健教师报告。 二、班级卫生整洁制度。
1.教室布置应力求朴素、大方,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
2.课桌椅要排列整齐,保持清洁卫生,根据学生身主排定座位,近视或听力较弱的学生,座位可照顾排在前面。
3.学生座位实行左至右,每二周依次调换一次,坚持每天两次做好眼保健操,保护学生视力。
4.学生学习,书写时坐姿势要求端正,做到眼离书本一尺,手握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
5.按时下课,下课后不留在室内做作业,应到室外远望绿色物体或些不剧烈的活动,防止眼睛过度疲劳,保证课间休息。
6.严禁随地吐痰,乱毛纸屑杂物,保持室内整洁卫生。
7.每天坚持打扫卫生,扫地时应先洒水,尽量减少尘埃飞扬,经常擦洗门窗、桌、椅,保持窗明几净。
8.要保持穿戴整洁,不要不穿拖鞋穿背心在教室上课。 三、环境卫生分片包干制度。
1.每学期开学时,斑主任同卫生人员负责划分班级卫生包干区,画好包干平面图,公布执行。
2.值日生每天上下午应清扫好包干区环境卫生。 3.地面保持清洁,没有纸屑、杂物、果皮和痰迹。
4.发现乱扔清洁,没有纸屑、杂物、果皮或随地痰者,值勤学生有责任劝阻,并责令打扫过道干净。 四、班级值日生制度。
1.班级值日生每天上午下午提前半小时到校,开教室门、窗,整理好课桌椅,清理教室及公共环境卫生。
2.负责检查班级卫生督促同学不乱扔纸屑、杂物、不吃零食,不随地吐痰,有脏物就扫,保持环境清洁。
3.上下午放学后立即清理字纸篓、痰盂,打扫教室和包干区环境卫生,垃圾要倒在指定的地点(垃圾箱)内,关好教室门窗。 五、检查评比制度。 1.环境卫生检查。
(1)环境卫生由学校每天值日教师及值班学生进行检查,把检查结果评分列入日评比表,作为班级评比的一项内容。
(2)课间由值日教师检查班级学生自觉遵守卫生制度情况,发现室内或公共包干区不卫生的班级,立即通知班主任组织打扫干净。
(3)下午超过检查时间,尚未搞好班内或环境卫生的班级,就列为不卫生的班级。
(4)发现有乱丢纸屑.杂物或随地吐痰的值勤督导员有责任劝阻。责令其打扫干净,并可适当扣班级卫生分数。 2.清扫及检查时间要求
教室.过道.校园包干区每天清扫三次,分别在早读前、中午、下午放学后清扫,由值日学生进行全校性的检查,检查后由值日老师进行总结性检查打分、公布。打分采用百分制。
3.检查评比标准及检查评比内容。 一是地面干净:无杂物、无纸屑。 二是门窗洁亮:无污点、无印迹。 三是墙壁与黑板:无脚印、无乱涂画。 四是天花板与灯管:无蛛网、无灰尘。 五是班级课桌椅:清洁,排列整齐、干净。
六是室外环境卫生区地面干净、无卫生死角、无水迹。
保护学生视力工作制度
1.学校要有防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把防近工作做为评先进集体、优秀教师、三好学生条件之一。 2.学校每学期的家长会要有关于防近工作的相关内容。
3.每学期初、学期末要进行视力检查统计,并及时向领导汇报学生视力变化情况。
4.班主任要掌握学生视力动态,把防近的重点对象通知家长,并得到家长的配合。
5.卫生室要做到视力分档防治,有计划采取综合措施,使新发病例得到控制。 6.任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缘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7.保证眼保健操时间,任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做到“姿势端正,穴位准确”。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8.学生看电视每周不超过二次,每次不超过50分钟,电视与眼距离要超过2.5米远。
9.保证学生课间有十分钟休息时间,学生课间休息时应当走出教室进行课外活动。进行远眺或凝视,使眼内肌肉放松和休息。
10.对于能认真组织学生并保证做操质量的教师期末给予奖励。在停电时要由当堂任课教师指导领做。
教学卫生工作制度
1.遵守一日作息制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2.保持教室清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照明合理。 3.定期轮换座位,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户外活动。 4.要注意考试卫生,减少考试次数,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5.教师对作业要合理安排,避免作业量过重。
6.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板书要工整、字迹清晰、大小适宜,杜绝拖课现象。 7.课桌椅按学生身高标准配置或改制,并按学生视力和高矮顺序前后排列,前排课桌前缘距黑板不小于2米。
8.教室内日光灯合理安装,照度均匀,灯具损坏及时更换,灯管与黑板垂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