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案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思考及审题、分析、计算的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承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考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
第1页 共7页
探究法,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
二、推进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
例题1:加热分解6.3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解:设加热分解6.3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2×158 32 6.3 g x 2×1583232×6.3 g
=x x==0.6 g 6.3 g2×158
答:加热分解6.3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氧气。
第2页 共7页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注意: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需要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设未知量时一定不要带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要进行单位换算。单位必须一致才能计算。
2.写出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不完整的方程式中考是要扣分的。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例题1中采用的是纵列,即:2×15832
=x 6.3 g
还可以采用横列,即2×158∶32=6.3 g∶x。一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中所给的质量数字会和相对分子质量之间可以约分的,从而使得计算简单。如用158 g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可以制得多少克氧气?采用纵列法,上2×15832
下约分这样使计算非常简便,即=x。
158 g
第3页 共7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