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湖北示范高中 11月份月考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 14 S 32 Mn 55 Co 59 Cl 35.5 Li 7 B 11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浓硫酸使蔗糖变黑 C. 液氨汽化起制冷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详解】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把浓硫酸加入蔗糖中,使蔗糖脱水生成碳而变黑,同时浓硫酸又与碳反应生成CO2、SO2等气体使体积膨胀,其中发生了多个化学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氮经加压冷凝成无色液体,二氧化氮转化为无色的四氧化二氮,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
C. 液氨汽化起制冷作用,利用的是液氨的沸点低的物理性质,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C项符合题意;
D. 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可以与水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2.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 闪锌矿(ZnS)经CuSO4溶液作用后,转化为铜蓝(CuS):ZnS + Cu === CuS + Zn B. 0.1 mol/L 的醋酸溶液pH约为3:CH3COOH
CH3COO + H
-+
2+
2+
B. 二氧化氮低温冷凝形成无色液体 D. 亚硫酸钠除去水中的溶解氧
C. 电解NaCl溶液,阴极区溶液pH增大:2H2O + 2e- === H2↑+ 2OH- D.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为:Fe-3e === Fe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闪锌矿(ZnS)经CuSO4溶液作用后,因ZnS的溶解度比CuS的大,则可发生沉淀的转化其离子方程式为:ZnS + Cu2+ === CuS + Zn2+,A项正确;
-3+
B. 0.1 mol/L 的醋酸溶液pH约为3,是因为醋酸是弱酸,发生部分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 + H,B项正确;
-+
C. 电解NaCl溶液,阴极区水中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溶液pH增大,电极反应式为:2H2O + 2e- === H2↑+ 2OH-,C项正确;
D.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其电极反应式为:Fe-2e- === Fe2+,D项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注意D选项是学生易疏忽的考点,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或析氢腐蚀,其负极均为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的过程,不能直接得到铁离子。 3.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B. 该有机物中有4种官能团
。是一种在药物合成中有重要作用的有机物,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
C. 1mol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金属钠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相同 D.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4H16O6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3H16O6,含有羧基、羟基和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羧基和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羧基能发生还原反应,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本化合物中的羟基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详解】A.羧基和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羧基能发生还原反应,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本化合物中的羟基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故A选项正确。 B.该有机物含有羧基、羟基和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不是四种,故B选项错误。
C.1mol该有机物含有2mol羧基和2mol醛基,分别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金属钠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故C选项错误。 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3H16O6,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本题需要先分析化合物,在确定分子式以及官能团之后进行化学性质的探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与官能团有关。
4.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 ΔH ]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我国科学家在这一变换中利用双功能催化剂突破了低温下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不能兼得的难题。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低温下实现高反应速率是因为使用了双功能催化剂降低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ΔH B. 过程Ⅰ为吸热过程、过程Ⅲ为放热过程 C. 过程Ⅲ生成了具有非极性共价键的H2、CO2
D. 图示中的2个H2O分子只有一个H2O分子参与了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H,故A选项错误。
B.过程Ⅰ中1个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为吸热过程,过程Ⅲ中形成了新的化学键,为放热过程,故B选项正确。
C.过程Ⅲ中CO、氢氧原子团和氢原子形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氢气,H2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二氧化碳中的化学键为极性共价键,故C选项错误。
D.过程Ⅰ中1个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过程Ⅱ另一个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的过程,过程Ⅲ中形成了新的水分子,因此起始时的2个H2O最终都参与了反应,故D项正确错误。 故答案选B
【点睛】注意A选项,催化剂只能降低活化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5.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图装置可证明非金属性强弱:N>C>Si
B. 用图装置可制备少量O2,其优点是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用图装置可配制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
D. 用图装置可蒸发 NaCl溶液得到氯化钠晶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通入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所以碳酸、硝酸、硅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硝酸、碳酸、硅酸,根据实验现象和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推知N、C、Si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为N>C>Si,但是稀硝酸具有挥发性,会影响实验,故实验装置不完整,故A选项错误。 B.过氧化钠为粉末固体,关闭止水夹,与水接触后不能分离,则不能利用图中简易装置制备少量氧气,故B选项错误。
C.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用来稀释,故C选项错误。 D.可通过蒸发皿加热蒸发 NaCl溶液得到氯化钠晶体,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D
6.室温下,将0.1 mol·L-1 NaOH溶液逐滴滴入10 mL 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溶液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