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1 4:40: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第4篇 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

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9.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它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称之为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奥肯定律: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其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2.宏观经济学的时间范围 (1)短期和长期的区别

长期中,价格是有弹性的,货币供给变动时,价格能够调整使得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古典二分法成立,名义变量不会影响实际变量。

短期中,价格具有黏性,价格不能对货币变动做出反应,因此产出和就业会波动。古典二分法不再成立,名义变量会影响实际变量,而且经济会背离古典模型所预言的自然率水平。

(2)政策对短期经济和长期经济的不同影响

长期中,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产出取决于经济供给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又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以及可获得的生产技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会影响产出水平,只会影响价格。

短期中,价格具有黏性,产出也取决于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需求又要受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其他各种变量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在价格为黏性的时间范围内影响经济的产出。

3.总需求

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1)总需求的数量方程式 货币数量方程式:

MV?PY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k?1/V。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式中,M为货币供给,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物价水平,Y为实际产出。 可以根据实际货币余额的供求把数量方程式重新写为:M/P??M/P??kY。式中,

d假定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固定,数量方程式得出了物价水平P和产出Y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如图9-1所示。

图9-1 总需求曲线

(2)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是在固定的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的,因此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货币供给增加或货币流通速度加快,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右移;货币供给减少或货币流通速度减缓,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左移,如图9-2所示。

图9-2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4.总供给

总供给即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1)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长期中,经济处于古典模型所预测的自然率水平,产出水平是由资本量、劳动量以及可获得的技术决定的,它不取决于物价水平。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是垂直的,如图9-3所示。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图9-3 长期总供给曲线

(2)短期总供给曲线

在短期中,价格具有黏性,若所有价格都是固定的,则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是水平的,如图9-4所示。但在现实中,价格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因此短期总供给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图9-4 短期总供给曲线

5.稳定化政策

经济经常受到来自总供给或总需求的冲击,冲击使得经济背离产出和就业的自然率水平,导致短期波动。决策者为了降低短期波动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经常会运用稳定政策干预经济,促使产出和就业接近其自然率水平并减轻经济冲击。

(1)总需求冲击

需求冲击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如果经济开始时处于长期均衡点A,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引起总需求增加,在短期,价格黏性,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点移动到B点,在B点产出高于其自然水平。但随着时间推移,总需求的高水平拉动工资和物价上涨,总需求减少,产出逐渐回到其自然率水平,经济从B点移动到C点,如图9-5所示。

图9-5 总需求增加的冲击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中央银行为了减缓总需求冲击导致的短期波动,可以采取扩张性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经济高涨时,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抑制总需求的增加;在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总需求增加。

(2)总供给冲击

总供给冲击会使总供给曲线移动。不利的供给冲击拉动成本与价格上升,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如果总需求保持不变,经济从A点移动到B点,引起滞胀,即物价上升与产出减少同时出现。在长期,随着物价下降,经济恢复到自然率A点,如图9-6所示。

图9-6 不利的总供给冲击

中央银行面对不利的总供给冲击,处于两难处境。在图9-6中暗含的第一种选择是保持总需求不变。在这种情况下,产出和就业低于自然率。最终,价格下降到原来的水平时恢复到充分就业。但这个过程的代价是痛苦的衰退。图9-7说明的第二种选择是扩大总需求,如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右移,经济更快地达到自然率。但这种政策的代价是持久的、较高的物价水平。

图9-7 抵消不利的总供给冲击

9.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奥肯定律(Okun’s law) 答:奥肯定律是表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其主要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根据奥肯的研究,在美国,失业率每下降1%,实际国民收入增长2%。但应该指出的是:①奥肯定律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②两者的数量关系1∶2是一个平均数,在不同的时期,这一比率并不完全相同;③这一规律适用于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的情况。在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这一规律所表示的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要弱得多,一般估算是1∶0.76。

2.领先指标(leading indicators) 答:领先指标是指一般先于整体经济变动的变量,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预测短期经济波动。由于经济学家对前导指标可靠意见看法的不一致,导致经济学家给出不同的预测,其中就包括短期经济波动情况的预测。领先指标的大幅度下降预示经济很可能会衰退,大幅度上升预示经济很可能会繁荣。

3.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答: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总需求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水平就上升。

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C?Y?T??I?r??G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L?r,Y?可以求得P总需求函数。如果AD表示总需求,P表示价格水平,总需求函数可写成AD?AD?P?。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物价水平P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Y之间的关系。由于价格和国民收入呈反向关系,所以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4.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答:总供给即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宏观经济学中一般用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出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f?N,K?

其中,Y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者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一般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即:

Y?fN,K

??同时,宏观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①总产出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②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如图9-8所示。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图9-8 总供给

5.冲击(shocks)、需求冲击(demand shocks)及供给冲击(supply shocks) 答:冲击是指引起总供给曲线或总需求曲线外生变动的因素。它包括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

需求冲击是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冲击,例如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引起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右移);供给冲击是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冲击,例如拉动成本与价格上升的冲击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冲击会使产出与就业偏离自然率水平,从而可能破坏经济福利。可以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来分析冲击如何引起经济波动。

6.稳定化政策(stabilization policy) 答:稳定化政策是指旨在降低短期经济波动破坏性的政策行为。稳定政策一般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于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围绕其长期自然率,稳定化政策通过使产出与就业尽量接近其自然率水平而减轻经济冲击,从而降低冲击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例如面对总需求增加的冲击,减少货币供给以抵消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从而稳定总需求;面对不利的供给冲击,或者以衰退为代价保持总需求不变,或者以持久的较高的物价水平为代价扩大总需求。

二、复习题

1.当实际GDP在衰退中下降时,消费、投资和失业率通常会怎样变动? 答:当实际GDP在衰退中下降时,消费下降,通常下降较小的数量,因为消费比较稳定;由于企业对未来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投资下降,通常下降较大的数量;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上升。

2.举出一个在短期中价格有黏性和在长期中价格有弹性的例子。

答:工资水平是一个短期有黏性而长期有弹性的例子。在短期,工资是黏性的,难以随着市场供求情况进行调整。但是,从长期来看,工资有弹性。因为,从长期来看,工人的实际工资必须与工人劳动的边际产出相等,所以工资在长期必然会随着供求情况进行波动。

3.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答: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分析中得出:

(1)从总需求曲线的获得方法来看

给定一个货币供给,价格水平上升会使LM曲线向左移动。因为在任何一个既定的货币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供给M时,较高的物价水平P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供给MP,而较低的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使LM曲线向左移动。现在考虑在IS?LM模型中当价格水平从P1上升到P2,则LM曲线向左移动,这就使均衡利率上升和均衡收入下降(从Y1下降到Y2),如图9-9(A)所示。总需求曲线总结了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9-9(B)所示。

图9-9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标志着一组特定的Y和r,于是就有许多对P和Y的组合,从而构成图9-9(B)中的一系列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到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从总需求曲线的产生效应来看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主要取决于实际余额效应、时际替代效应和国际替代效应三个因素。

①实际余额效应。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手中名义资产的数量不会改变,但以货币实际购买力衡量的实际资产的数量会减少,因此,人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维持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这就是实际余额效应。实际余额效应的结果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②时际替代效应。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时会提高利率水平。利率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人们会减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所以,随着总价格水平的提高,人们会用未来消费替代当前消费,从而减少对商品的需求总量;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则会用当前消费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量,这就是时际替代效应。时际替代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③国际替代效应。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居民就会用外国产品来替代本国产品,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而外国居民则会用本国产品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替代外国产品,减少对出口品的需求,因此,净出口需求量减少,从而商品需求总量也会减少。因此,总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总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这就是国际替代效应。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国际替代效应就构成了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另一个原因。

由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以得出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4.解释货币供给增加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答:(1)在短期,货币供给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图9-10所示。由于在短期价格有黏性,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移动到B。在新的均衡点B,产出与就业高于其自然水平,这意味着经济处于繁荣中。

图9-10 AD?AS模型中的货币供给增加

(2)在长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需求逐渐引起工资与价格水平上升。价格水平逐渐上升,使经济沿着新的总需求曲线AD2向上移动到C点。在新的长期均衡点C,产出和就业又回到其自然率水平,但价格比在原先的长期均衡(A点)时高了。

因此,货币供给增加在短期内影响产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企业调整其价格,这种影响逐渐消失,即产出回到自然率水平,而此时价格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5.为什么美联储对付需求冲击比对付供给冲击容易?

答:美联储对付需求冲击比对付供给冲击容易,原因分析如下:

(1)当发生需求冲击时,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在短期内导致产出高于潜在产出,在长期内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但价格上升。如图9-11所示。此时,美联储可以通过缩减货币供给量来使价格水平下降。而控制货币供给量对于美联储来说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因此,美联储应对需求冲击比较容易。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图9-11 对不利冲击的调节

(2)当发生供给冲击时,首先假设需求曲线不变,则短期供给曲线将向左上方移动。如图9-11所示。此时,均衡产出将下降,而且均衡价格水平将上升,即此时将出现“滞胀”现象。如果美联储试图通过增加总需求来使均衡点向右移动,则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经济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但均衡价格水平大大高于从前。而如果美联储保持总需求不变,此时,产出和就业就低于自然率。最后,从长期看,物价逐步下降到原来的水平,实现充分就业。但这个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也是痛苦的。因此,美联储在应对供给冲击时,很难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保持就业率,又不引起物价上涨。

从以上分析来看,美联储对付需求冲击比对付供给冲击容易。

三、问题与应用

1.假设政府管制变动,允许银行开始为支票账户支付利息。回想一下,货币存量是通货和包括支票账户在内的活期存款,因此,这种管制的改变会使持有货币更有吸引力。

a.这种变动如何影响货币需求? b.货币流通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动?

c.如果美联储使货币供给保持不变,短期和长期中产出与物价将发生什么变动? d.如果美联储的目标是稳定价格水平,美联储应该使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以应对这一管制改变吗?如果不是,它应该做些什么?为什么?

e.如果美联储的目标是稳定产出,你对问题d的答案会如何改变?

答:a.政府管制的改变会使持有货币更有吸引力,因此,人们对货币的持有量将增加,货币需求将增加。

b.货币流通速度将下降。因为,根据数量方程式:MV?PY,在短期内,价格水平、产出水平都难以发生改变,而此时M增大了,要保证这个等式依然成立,只能是V减小。

c.如果美联储保持货币供给不变,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则意味着MV将下降。要保持MV?PY成立,只有PY也随之下降。短期内,价格P具有黏性,那么,结果将是Y下降。长期内,价格P具有伸缩性,那么,长期的结果是P下降,Y回到原来的均衡位置。

d.若美联储的目标是稳定价格水平,它应该增加货币供给。由上面三个小题得知,政府管制使货币流通速度V下降,如果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会导致总需求下降,在短期内使产出Y下降,在长期中使价格P下降。由MV?PY得知,要使长期内P保持不变,在V下降的条件下必须增加货币供给。增加的货币供给会使总需求曲线回到原来的均衡点,使经济避免不利的冲击。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e.美联储同样应该增加货币供给。由于经济中的V下降,如果货币供给保持不变,在短期内会使产出下降。由MV?PY得知,要使短期内Y保持不变,必须增加货币供给。对比d、e两个小题可以得出结论:增加货币供给可以抵消不利的总需求冲击,使价格水平和产出都保持稳定。

2.假设美联储减少货币供给5%: a.总需求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动?

b.短期和长期中产出与物价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动? c.根据奥肯定律,短期和长期失业会发生什么变动?

d.短期和长期实际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动?(提示:用第3章中的实际利率模型来说明当产出变动时,实际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a.美联储减少货币供给,将导致总需求曲线下移。因为根据数量方程式MV?PY,假设货币流通速度V固定,货币供给M的减少导致产出的名义价值PY同比例减少。对于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P,产出水平Y更低;对于任何给定的产出水平Y,价格水平P也更低。因此,总需求曲线向下移动。

b.在短期,物价水平不变,产出减少5%;在长期,产出水平不变,价格水平降低5%。具体分析如下:

(1)把数量方程式写为百分比变动的形式:M变动百分比+V变动百分比=P变动百分比+Y变动百分比。假设货币流通速度固定,那么,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百分比是零。因此,M变动百分比=P变动百分比+Y变动百分比。在短期内价格是黏性的,意味着P变动百分比是零。最终,M变动百分比=Y变动百分比。由这个等式可知,在短期内,货币供给减少5%,导致产出也减少5%。

(2)在长期内,价格是有伸缩性的,经济回到其自然产出率水平。这意味着在长期内,Y变动百分比是零。因此,M变动百分比=P变动百分比。由这个等式可知,在长期,货币供给减少5%,导致价格水平降低5%。

c.奥肯定律是描述失业率与产出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根据奥肯定理,失业率上升,产出将下降,反之亦然。因此,在短期内,价格不变,而产出下降,则意味着失业率将上升。而在长期,产出恢复到潜在产出水平,即长期的产出水平基本不变,则意味着由短期到长期,失业率将下降。

d.由实际利率模型可以知道,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S?I?r?,而S?Y?C?G。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短期,Y减少了,意味着S减少,此时,经济达到一个新的均衡,这个均衡点的I比原来的I下降,因此实际利率r上升。但在长期,Y回到初始均衡水平,实际利率也回到初始水平。

3.我们考察联储的目标如何影响它对冲击的反应。假设美联储A只关心维持物价水平稳定,而美联储B只关心把产出与就业维持在自然率上。解释每一个美联储会对下列情况作出什么反应?

a.货币流通速度的外生减少。 b.石油价格的外生提高。

答:a.当货币流通速度外生减少时,经济应该表现为:短期物价不变,而均衡产出减少;长期物价下降,均衡产出回升到原来水平。

对于美联储A,它想维持物价水平稳定,那么,短期内由于物价不变,它将不作为;而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长期内,它必须避免价格水平下降。因此,美联储A应该增加货币供给,使总需求曲线上移,导致物价水平逐渐上升,从而使经济恢复到其初始均衡水平。

对于美联储B,它想把产出与就业维持在自然率水平,那么短期内由于产出下降,它应该增加货币供给,使总需求曲线上移,使经济恢复到其初始均衡水平,从而使价格水平和产出都保持不变。

综上所述,美联储A和B应选择同样的政策对这一需求冲击做出反应。

b.石油价格外生提高时,经济应该表现为:短期物价上升,均衡产出减少。

对于美联储A,由于其关心物价稳定,则它倾向于采取减少货币供给的方法来应对短期物价上涨,但是,这将进一步降低总需求,从而使经济进一步衰退。

对于美联储B,由于其关心的是把产出与就业维持在自然率水平,那么它倾向于采取增加货币供给的方法来应对。增加货币供给,从而增加了总需求,推动均衡点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但是,物价水平将大大超过原来的水平。

综上所述,美联储A和B应选择不同的政策对这一供给冲击做出反应。

4.全美经济研究局是衰退何时开始和结束的官方裁决者。到NBER的网站上(www.nber.org)找到最新的经济周期转折点。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扩张到紧缩,还是倒过来?列出在你一生中所有的衰退(紧缩),和它们发生的时间与结束的时间。

答:从NBER的网站上(www.nber.org),找到商业周期的链接(http://www.nber.org/cycles.html,downloaded February 19,2009)。从中可以找到,最新的经济周期转折点是2007年的12月,经济由扩张转向紧缩。

前几次衰退(紧缩)分别是从1973年11月到1975年3月,从1980年1月到1980年7月,从1981年的7月到1982年11月,从1990年7月到1991年3月,从2001年3月到2001年11月,从2007年的12月到2009年的6月。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60qf6e6do8iiwm479f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