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是我们大家熟悉的。
显然,前者“孔繁森”表示的是孔繁森这个人,而后者“《孔繁森》”则是一部影片或是一本书,实际上这儿的“《》”就表明了“孔繁森”一词的性质和作用。 二、表示语句的停顿
我们在和别人交谈时,为了便于了解,就要有所停顿。和交谈一样,写文章也应如此,只有用标点符号来表示停顿,别人才会一目了然。同一句话,如果停顿不同,意思就可能发生变化,再来看一位“三好”学生的评语: “人儿不大机灵;脑瓜不大聪明;话儿很少有用。”同学们肯定会纳闷:这会是一个“三好”学生的评语吗?
原来是班主任老师一时粗心,将标点符号点错了,你不妨动动脑筋,该怎样点才算正确呢? 三、表示说话的语气
说话时表示什么语气可以口头表达,在交谈中表示语气必须用标点符号才行。如陈述的语气、疑问的语气、感叹的语气等等,写在文章中就可以用不同个标点符号来表示。
读下面三个句子:他了解,我不了解。 他了解?我不了解。 他了解?我不了解? 看,同样一句话,不过由于标点符号不同,读出的语气就不一样,意思也就变了。 【学以致用】用直线把句子和它所表达的语气情感连接起来。 “哦,什么时候去啊?” 果断 “唉!她死得好惨啊!” 商量 “嗯,这真是个棘手的问题!” 疑问 “嗯,你看怎么办呢?” 同情 “哦,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忧虑
【民校联考真题回放】 2006年民校联考真题:
当时,我也是特别气愤,心想 怎么遇上这么些人 不知道齐心一点 要是把我复制20个参赛 准能拿第一 就这样,一气之下,全队解散了,谁也不搭理谁。 2009年民校联考真题: 标点改错。(下面有三处标点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 ? (2)后来听说: (3)我知道是为了什么?
知识点二:标点符号类型及其用法 一、句号 。
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例如: (1)我们都是好孩子,好学生。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句号方法技巧归纳:①一件事情陈述完了用句号。②讲述另外一件事用句号。 ③前后主语发生变化用句号。 二、问号 ?
1、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例如: (1)你去过北京天安门吗?
2、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例如: (1)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注意:①有疑问词语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 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哪里。
②选择问句的中间不能用问号。
③在呼语与问语中间不能用问号。 王红,你不认识我了?
9
④倒装句中,问号应该放在全句的末尾。例如:明天放假吗,张老师? 三、感叹号 !
1、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例如: (1)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
2、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请随手关门!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用于突出某种声音也用感叹号。
例如: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 (《黄继光》)
书写:叹号在使用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句子书写,不宜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位置。 叹号歌:感情强烈句和段,其中叹号常出现。请求、反问都该用,有它文章起波澜。
注意:1、用不用叹号要看句子有没有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没有提出什么命令、请求等,如果没有,
就可以不用。例如:到北京旅游的人都说天坛是圣地!
2、不管感情多么强烈,叹号不能插入句中,破坏句子的完整性。 例如: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啊!更加繁荣富强! ☆ 比一比:句号、问号、叹号的使用区别
1、 陈述句和语气轻缓的祈使句句末用句号。例:我爱故乡的杨梅。
2、 疑问句(包括反问句)的句末用问号。 例:不耕耘,怎会有收获呢?
3、 感叹和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句末用叹号。 例:这里景色真美啊! 禁止吐痰! 【即学即练】
1、小红今年五岁了 2、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3、今天是星期几
4、有了成绩就可以骄傲了吗 不 不行 5、上课时怎么能随便说话呢
6、湖水多么清澈啊 7、好朋友,为了我们的友情,帮帮忙啊 8、你给我出去
四、逗号 ,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五、顿号 、
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注意: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例:总攻开始了,军号声、枪声、炮声、喊杀声,立刻混成一片,震动着山谷。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注意:概数之间使用顿号。
例句:他每天必须步行七、八里山路才能到学校。
分析: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
六、分号 ;
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例如:
10
(1)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在长江上,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
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例
如: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除外。 3、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为乡、民族乡、镇。 ☆分号与逗号的比较
1、单句排比,要求其实贯通,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
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如果句里没有用逗号而直接用分号是不行的,表示并列的几个分句里至少有一个用了逗号,才能用分号表示分句间的并列。
七、冒号 :
1、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八、 引号 “ ” ‘ ’
1、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例如: (1)“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
例如: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
要有条理。
3、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例如
例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如: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随堂即练】
一、1、毛泽东主席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我在市场里买了桔子 苹果 青菜 锤子 钉子等东西
11
3、商店里什么都有 服装 布匹 文具 食品
4、我知道 越是在艰苦的时候 战士们越关心自己的领导 二、题中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
湖北省江陵县一同志来信反映①人情风正在污染人们的心灵②金钱的多少③表示着人情的轻重④礼品的贵贱⑤显示出关系的亲疏⑥
A.:“。,。,。”B.:,,。,。C.,。,;,。D.,,,;,。
九、破折号 --------
1、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
例如: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表示意思的递进。
例:我们殷切的希望---希望你们胜利归来。 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4、 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 例如:“呜——”火车开动了。
十、括号 ()
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1、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
注释句子里某种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例如: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解释说明的话都可以用破折号或括号来表示,其区别在于:用破折号标示的是正文的一部分,朗读时必须念出来;用括号标示的是辅文,朗读时不念出来,也不会影响语句的完整。
例:随着工业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生产部门——农业、手工业(在手工业内又有无数行业)、
商业、航海业等。
解析:句中的插入语“农业、手工业??商业、航海业等”是解释“各种生产部门”的,前后加了破折号,这个插入语中的插入语“在手工业内又有无数行业”是注释手工业的,用括号标示。如果两层插入语都用破折号标示,层次就不容易分清。
十一、省略号 ······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或意思没有说完的部分,占两格。它主要有以下三种用法:
1、表示引文的省略。 例如,在广泛的阅读中汲取营养对作文大有好处。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读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 2、表示列举的省略。
例:街道两旁摆放着水仙、月季、蝴蝶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例:老师,我??昨天??昨天错怪了你。
4、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发人深省而中断。 例如:哎!你这个人真是?? ☆ 省略号使用注意点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