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隐患整改通知书》 ,内容中需要明确列出如隐患情况的排查发现时间和地点、隐患情况的详细描述、隐患发生原因的分析、隐患整改责任的认定、隐患整改负责人、隐患整改的方法和要求、隐患整改完毕的时间要求等。
限期整改需要全过程监督管理,除对整改结果进行“闭环”确认外,也要在整改工作实施期间进行监督,以发现和解决可能临时出现的问题,防止拖延。
3、短期难以整改类:在厂(公司)级一般隐患中,某些隐患如果属于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应当列为重大事故隐患。
(二)重大隐患治理
针对企业存在的重大隐患,就需要“量身定做”,为每个重大隐患制定专门的治理方案。
1、要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2、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范措施。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3、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过程中的监督。企业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还要随时接受和配合安全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督检查。
4、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评估。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
企业要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没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确认其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确认对隐患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的预防效果。
5、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后的工作。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后并经过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应当向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六、隐患治理的措施
隐患治理的措施大体上分为工程技术指施和管理措施,再加上对重大隐患需要做的临时性防护和应急措施。
(一)隐患治理措施的基本要求
1、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有时候隐患治理很难彻底消除隐患,这就必须在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将其风险降低到企业可以接受的程度。例如,员工未正确佩戴安全帽是一个典型的低级别的隐患,其治理方式在企业中主要是排查(检查)人员对其批评,责令其马上纠正,通常是不需要制定治理方案的。但如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成为一种习惯性和群体性违章,那么要将其隐患级别上升,并制定治理方案,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进行治理。
(二)隐患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等级顺序的要求,应按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的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
1、消除: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
2、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
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
5、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三)隐患治理的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往往在隐患治理工作受到忽视,即使有也是老生常谈式的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培训教育和加强安全检查等几种。其实管理措施往往能系统性地解决很多普遍和长期存在的隐患,这就要在实施隐患治理时,主动地和有意识地研究分析隐患产生原因中的管理因素,发现和掌握其管理规律,通过修订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贯彻执行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隐患治理的闭环管理
“闭环管理”是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基本要求,对任何一个过程的管理最终都要通过“闭环”才能最后结束。隐患治理工作的收尾工作也是“闭环”管理,要求治理措施完成后,企业主管部门和人员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验证就是检查措施的实现情况,是否按方案和计划的要求一一落实了;效果评估是对完成的措施是否起到了隐患治理和整改的作用,是彻底解决了问题还是部分的、达到某种可接受程度的解决,是否真正能做到“预防为主”。
七、《 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 》使用要求
(一)企业隐患排查结束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对所排查出的隐患进行疏理、登记,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并及时向存在事故隐患的单位发出《 隐患整改通知书》 。
(二)《隐患整改通知书》 要按年份予以编号,以“隐改通[2017]第 001号”栏为例,“[ 2017]”表示年份,“第 001 号”栏的编号按数字从小到大编排即可;“(单位):”栏中,填写被检查单位的名称即可;“检查人员签名”栏中,应由参加隐患排查的人员签名;“单位公章”栏中,是盖公司或是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的印章,由公司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研究确定。有要整改的隐患填写后,交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
(三)《安全生产隐患整改通知书 》 一式三联。第一联为存根联,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保存;第二联交被检查单位,是被检查单位进行隐患整改的重要文书依据;第三联为隐患整改情况回执联,应与第二联一并交被检查单位,待被检查单位隐患整改结束后,将整改结果在回执联如实填写,经相关人员签字、单位盖章后上报公司或公司安全管理部门。
(四)公司或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接到《隐患排查整改通知书》回执后,应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