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效果。班主任的语言应该有\后劲\,应该让学生有琢磨,应该含有哲理。比如一位年轻班主任老师在学生14岁生日这一天精心准备了一篇发言,他说:今天我非常高兴,因为你们今天告别了幼稚的儿童期,迈入了青春的门坎,你们长大了。你们不再是敖敖待哺的小鸟,而是展翅高飞的雄鹰,你们不再是羽毛未丰的小鸡,而是美丽的孔雀…… 一席话说得学生群情振奋,壮志昂扬。班会之后,许多学生写下了自己第一篇青春日记。我们说,这样的讲话就是意在言后,能在一段时间里起作用。 4、春雨无声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一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常被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引用来说明班主任语言的渗透艺术,我认为非常贴切。我们大都有过雨中春游的经历,细细的春雨,柔柔的春风,说是雨又像雾,说是雾又分明听到了雨声。不用打伞,但过不了多久,衣却湿透了。这就是春雨。班主任的语言应该像春雨一般滋润学生的心田。 班主任对待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常常有恨铁不成的感情,所以,表现在语言上往往挑最有刺激性的词抛给学生,而不管学生接得接不住,受得受不了。有些班主任的语言不仅带有刺激性, 而是带有很强的挖苦和贬斥色彩。什么\榆木脑袋\、\木瓜心\,这就非常不好,这样的话,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学生反而会把教育的大门关上,从里面锁上,班主任从此休想进入。这样的教育的失败的教育,这样的语言是失败的语言。
我们可以经常看一看电视的儿童节目,看一看,听一听,主持人怎样讲话,如何用词。可以经常看一看《动物世界》这个节目,听一听,赵忠祥是如何把没有人情味的动物说得具有人情味的。班主任的语言应该像春雨,而不要像水灾。 5、夏雷发聩
我们说班主任的语言要\春雨润物\,是说班主任教育教学语言的一个方面;并不排斥或完全反对班主任振聋发聩的语言表达。因为,在有些情况下,\春雨\是不管用的。比如,男生殴斗,如果这时还是和风细雨,春风拂面,和蔼可亲,那么很可能\你说你的,我斗我的\,最后也许闹出\人命关天\的大事。遇到非常事件,班主任的语言不妨像夏雷般让人警醒。还是拿学生殴斗举例,遇到这种事,教师可以断喝一声:\住手!\我认为,这时的语言要简短有力,声音要有威慑力,甚至可以说是越严厉越好。夏雷似的语言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然,\夏雷\语言不是大声咆哮,更不是泼妇骂街,而是理智控制下的奔腾骏马,非常情状下的理智表现。
这是说的一种情况,在有另外一种情况,遇到班里发生了比较严重的事件,比如,男生侮辱女生,说出不堪入耳的话。班主任不妨发一次\怒\。要让犯错误的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内心感到震动。之后,班主任再说理,再渗透,再春雨,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位班主任遇到这样一件事:高二学生某某,学习积极、刻苦,但基础差,智力一般,每次考试进步不大。一天,深夜,班上一位学生突然打电话说:\某某(就是上文所说的学生),要自杀,一连服了两瓶扑热息痛。\一听这话,我不觉一震,人命关天,这该怎么办?情况紧急,容不得多想,我跟着学生马上到学生宿舍。到宿舍后,只见该生衣帽整齐地躺在床上等死呢!当时我想,如果和风细雨做思想工作,他一定听不进去,只会耽误时间,而时间就是生命。所以,我严厉地说:\你这样做不仅是害了自己,而且害了老师害了同学,这样做你对不起老师,更对不起父母……\我严厉的话语起了作用,这个同学大哭起来,说:\对不起,老师……\然后乖乖地跟我到医院去了。之后这位班主任又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讲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了这位学生的思想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夏雷\的方式主要是指班主任的态度,而不是指用词,更不能讽刺,更不能伤学生的人格。这一点班主任必须注意。 6、沉默是金
沉默是金是一句格言,因为沉默中包涵的内容太丰富了,以至沉默的价值只能用金子来
衡量。沉默的意思有时是赞许,有时是反对;有时是同情,有时是厌恶;有时是爱,有时是恨;有时沉默表示和解,有时沉默预示着爆发……沉默是有声语言的无声的延伸。沉默是一声无声的语言。
现代人际交往心理家研究表明:在双方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在争论的场合,如果甲方适时地沉默不语,让乙方唱独角戏,乙方会因从甲方得不到任何信息而胡猜乱想,甚至惊慌失措,乙方最后会被甲方的沉默所慑服,从而服从于甲方的意志。班主任一旦发现学生犯有比较严重的错误,而又一时弄不清情况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及时认识错误行为,可以适当地运用上述原理。如班主任发现个别学生有偷盗或打架恶劣行为时,可以在学生面前保持一种稳重严肃沉默的态度,学生会在教师的沉默中感到一种力量,自觉主动地把问题说出来。 班主任在批评和劝戒学生时,经常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指责其无知、无能、无理,这种批评容易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班主任应该在不伤害学生的原则下,批评学生。有时沉默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批评。一位班主任在期末考试时发现一位学生作弊,这位教师的眼光与学生的眼光一对,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摇摇头。课后,也没有说一句批评的话。但是,这位学生,在周记里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以实际行动证明他实现了他的诺言。适时的沉默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7、幽默的力量
幽默是语言批评方式的一种软着陆,它以笑声代替批评,以诙谐化解尬尴。幽默首先创造的是一种和谐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被批评者不失面子,又接受了批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前苏联一位诗人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许多班主任教师体会到了幽默语言的教育力量,所以在教育中经常运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有些教师没有体会到幽默的威力,这种老师认为,怎么可以和学生开玩笑,那不是有失身份吗!所以一天到晚脸上结了霜,板着面孔。学生见了班主任像耗子见了猫,能避开,绝不打照面。班主任不在学生如百鸟鸣春,班主任一到,如雄鹰入林,死气一片。班主任与学生隔着一个冬天,不用说和谐,师生之间连话都不过,更谈不上教育了。我们说,这种教师不是搞活教育,而是冻结教育。另外一些教师正好相反,幽默诙谐,严肃与轻松的尺寸把握极准。早晨,有同学迟到,会说:\你家的表是不是该擦油泥了?\学生说\我们家的表是新买的。\教师说:\那就是你的大脑该擦油泥了。\全班同学都笑了。气氛活跃了,班主任抓住教育时机,接着说:\上课晚两分钟不要紧,我们可以等等你,或者课下补补课,最多挨老师几句批评。可是你们要知道社会、人生不会等我们的,机会是不会补的。我们应该养成守时的好习惯。抓紧时间就是抓紧生命。抓紧了时间就是抓紧了金钱啊。\同学再一次笑了,这笑声中有理解,有进步。几句幽默的话,调节的班级气氛,一天的课上得轻松高效。
当然,幽默不是耍贫嘴,不是油腔滑调。这一点定要注意。 六、班主任的体态语艺术
人的内心世界是看不到的,人的内心世界又是可以觉察到的。说人的内心世界看不到,是因为人的心理、思想隐藏在人的大脑中,看不到,摸 不着;说人的内心世界可以觉察到,是因为人的心理、思想总要通过言语、行动表现出来,而为人所觉察。人说话当然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情绪,可是当人沉默不语的时候,人的脸、身、手也都在时时表露着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的情绪与情感,都可以通过脸部、身体、双手的表情显现出来,人们把这种表情叫做体态语。因此,班主任老师不可不对体态语做一些研究。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带有一定情感色彩、能够传递一定信息、表示一定态度的、在人的交际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非有声语言表现。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体态语言在人的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其约定俗成的一面,比如,摇头,表
示否定与不同意;皱眉说明反感与讨厌;坐翘二郎脚常常随意或傲慢等等。同时又因交际场合、个人性格特点的不同而具有灵活多变的一面。比如,脸红常态下表露的是人的害差,而在一个学生说谎时,脸红又表示该学生心虚和害怕的内在心理。
在很多特定的情境下,体态语可以代替言语的作用,甚至起到比言语更有力的效果。例如,班主任教师在上课时,看到学生在下面搞小动作,这时班主任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一是停下讲课,大声批评;二是假装没看见,听之任之;三是若如其事地走到该学生座位前,一边讲课一边用手轻轻拍拍学生的肩,从而制止了学生的小动作,使其专心听讲,同时又没有打乱课堂的教学进程。班主任用动作代替了口头批评,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影响教学,真可谓\经济实惠\的教育方式,这就是体态语方的妙处。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研究者对体态语言表达系统进行研究。体态语言表达系统大致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言语者身体的动作及态势(包括面部、上肢、躯干、下肢);第二部分是副体态语表达系统。副体态语表达系统是指言语者穿着服饰、发型打扮等等能给人一定感觉信息的附加物。第三是言语者的空间语言表达系统。所谓空间语言表达系统,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所主动选择,或被动选择的空间位置。空间语言表达系统也能传达重要的信息。比如班主任教师看到教室混乱,便无声地站在教室门口。学生们看到教师这样,慢慢地停止了说话,安静下来。这便是班主任教师的空间语言表达系统起的作用。
据体态语专家伯德惠斯特尔研究,面部表情有2万5千种之多。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的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语言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一)体态语的特点
体态语的突出特点是它的辅助性和习惯性。 1辅助性
这一特点是不言而喻的。除了聋哑人,没有一个人能够全部用体态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体态语只是支持、辅助有声语言,加强有声语言的力度,增强有声语言的效果。换句话说,体态语言经常是伴随有声语言而起作用的。国外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个交际效果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有声语言+38%音调+55%的面部表情。还有人研究,认为一个人每天平均只用10分钟的时间讲话,平均每句话占2·5秒钟,人在面对面交流中,有声部分低于35%,而65%的交际信号是无声的。这些数字我们认为只是研究体态语时的一个参考,但是一个道理是明显的,体态语言
在交际中的辅助性并不说明体态语的无足轻重,虽然体态语是辅助的,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这一点可以从在家看剧本或听话剧录音和到剧院看话剧的不同效果来证明。有人说,我们永远无法从印在纸上的演说词来认识一个演说家是为什么成功的。有时印在纸上的演说词可能是平淡无奇的,但当时确实得到很大的成功。他的演说并不全是他口中说出的语言,实际上包括他展现在听众面前的整个体态,包括他说话时的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这一特点在班主任工作及其它科任教师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同一堂课、同样的内容,有的教师讲课学生喜欢,有的教师讲课学生睡觉,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体态语言艺术运用上。
2、习惯性
人的体态语言的习惯性很容易理解,因为你不用准备体态语言(当然服饰除外)。上课前,你要备课,但却没有必要设计你的手势和微笑。有人说,演说家在演讲前要练习手势、动作。我们说,那他是表演。反过来,人体的体态语言又是可以通过练习来改变的。比如有的学生一着急就咬手指头,表示他的烦躁不安。这是一个习惯性的体态语言。这个习惯性的体态语言是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要求而改变的。又比如,有的教师在与学生讲话时喜欢用手指指点学生,引起学生的反感,对于沟通师生感情非常不利,这位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正了这个毛
病。
3、真实性 社会是复杂的,而语言是复杂社会的反映,在长期的社会利益争斗中造成了语言的欺骗性和隐蔽性。而体态语言较之口头语具有更大的真实性。这一特点是由于体态语言的习惯性决定。人的体态语言是人的内心意识与潜意识的一种反映,人的内心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常常会在体态上有所反映。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态语言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隐蔽。例如一个幼儿或低年级小学生说谎话时,会毫无顾忌地用手捂嘴吧;而当一个初中生说撒时,有的用手轻轻触摸一下嘴角; 而当一个成人说谎时,几乎看不出什么体态的变化。 无论随着年龄的增加使体态语言变得如何隐蔽,想百分之百地掩盖内心的真实情感是非常困难的。国外有一种\的说法,意思是\细小短暂表情\。这种表情表露时间非常之短,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一个人的思想和表情有一搭接现象,会从面部表情流露出来。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老师会从学生的这短暂的表情泄秘中探得学生心中的秘密。 4、差异性
从社会学角度讲,体态语言的差异性是由于不同国家民族的发展背景造成的。例如,美国人有耸肩表达遗憾;中国人以拍肩表示友好等等体态习惯。从个体角度看,人与人的体态语言是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造成的。比如,一年级小孩子刚入学,班主任教师会发现非常不同的行为习惯,有的低头顺目,有的趾高气扬;有的慢声细语,有的高声吵闹;有的跑跑跳跳,有的静坐不语……这些常常反映了学生的不同的家庭背景。班主任教师应仔细注意这些细小的表现,同其他教育信息结合起来,为制定个别教育策略所用。 (二)教师体态语的特点 1、教育性(示范性)
教师的体态语言的第一特点是它的教育性,这一点是教师这一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讲台前一站,几十双眼睛便紧紧盯住了你。这一点很像舞台上的聚光灯,班主任教师是讲台的主角,学生不仅仅在看你,而且在品评你,不仅仅在品评,而且在品评之后,学生对你或认可,或反感。班 主任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一颦一笑;无论是发型装饰,还是衣着打扮,均在学生目光\射程\之内。由于班主任教师的这一职业特点,班主任必须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的教育性。有些班主任在这方面不太注意,上课时,有时手挖鼻孔,有时伸手挠痒,有的斜靠讲台……这些不良的体态语言,不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还会降低了教学教育效果。班主任教师应注意自己体态语言的教育性(示范性)。 2、有意性(控制性)
一般人,体态语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例如见了熟人,面部会很习惯地、随意地露出笑容;见了自己讨厌的人,会转过身,或不自觉地把笑容收起;与人交谈打手势也很随便,这些体态语一般没有经过设计,是自然而然的随意的。班主任教师则不然,班主任在教学中始终处于学生的视线之内,他的一举一动无不收入学生的眼底,给教学教育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对自己的体态语应该加以控制。 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指定某学校的两位能力相当的青年教师甲乙二人,同时给每人一份同样的文章,要求两人熟记成诵。然后,单独通知甲两天后演讲,而没有通知乙。两天后,甲乙二人分别给师范大学的学生讲演。虽然两人都准备好文章内容,但因为甲事先作了准备,设计了体态语,而乙没有做这项准备,因此两人的讲演效果大不一样。甲讲演时体态调控从容,和谐自然,获得了成功。而乙演讲中,缺少手势,单调呆板,而且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体态语,如翻眼看天花板,引得学生发笑。最后统计结果:甲运用得体的手势共9次,消极体态语2次;乙出现消极体态语6次,积极体态语3次。这个实验说明,体态语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