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 丙 500 600 4.0 2.0 a 2.0 0 2.0 2.0 2.8 K2 K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5min内,甲容器中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64mol·L-1·min-1 B.a=2.2
C.若容器甲中起始投料为2.0molA、2.0molB,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小于80% D.K1=K2>K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容器甲中前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D)=v(D)=0.32mol?L-1?min-1,故A错误; B.甲和乙的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等, 甲中 A(g) + B(g) ? D(g) 开始(mol/L) 2.0 2.0 0 反应(mol/L) 1.6 1.6 1.6 平衡(mol/L) 0.4 0.4 1.6 化学平衡常数K=
Vn3.2mol=0.32mol?L-1?min-1,则v(A)= =
VVt2.0L?5min1.6=10,
0.4?0.4乙中 A(g) + B(g) ? D(g) 开始(mol/L) 2.0
a 0 2a-1.0 1.0 2反应(mol/L) 1.0 1.0 1.0 平衡(mol/L) 1.0
1.0=10,解得:a=2.2,故B正确; 化学平衡常数K=
1.0?(0.5a?1.0)1.6mol/LC.甲中CO转化率=×100%=80%,若容器甲中起始投料2.0molA、2.0molB,相当于减小压强,
2mol/L平衡逆向移动,导致A转化率减小,则A转化率小于80%,故C正确;
D.甲和乙的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等,容器丙起始投料2.0molA、2.0molB、2.0molD,若温度不变等效于甲容器,但由于丙容器比甲容器温度高,平衡时D的浓度减小,即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减小,
因此K1=K2>K3,故D正确; 故选A。
9.如图所示过程除去 AlCl3溶液中含有的 Mg2+、K+ 杂质离子并尽可能减小 AlCl3 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 溶液可以用Ba(OH)2溶液来代替 C.溶液 b 中只含有 NaCl 【答案】A 【解析】 【详解】
B.溶液a中含有 Al3+、K+、Cl-、Na+、OH- D.向溶液a和沉淀a中滴加盐酸都要过量
A选项,NaOH主要作用是将铝离子变为偏铝酸根,因此可以用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来代替,故A正确; B选项,溶液a中含有 K+、Cl-、Na+、AlO2-、OH-,故B错误; C选项,溶液 b 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钾,故C错误;
D选项,向溶液a中滴加盐酸过量会使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溶解,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下列表述和方程式书写都正确的是
A.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2H5OH(l)+3O2(g)=2CO2(g)+3H2O(g) △H= -1367.0 kJ/mol B.K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沉淀物质的量达到最大:Al3++2SO42-+2Ba2++4OH-= AlO2-+2BaSO4↓+2H2O
C.2MnO4-+6H++5H2O2 =2Mn2++5O2↑+8H2O 用稀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D.用石墨作电极电解NaCl溶液:2Cl-+2H+电解Cl2↑+H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水的稳定状态是液态,因此该式不能表示该反应的燃烧热,A错误;
B. K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沉淀物质的量达到最大:2Al3++3SO42-+3Ba2++6OH-= 2Al(OH)3↓+3BaSO4↓,B错误;
C.用稀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
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6H++5H2O2 =2Mn2++5O2↑+8H2O,C正确;
D.用石墨作电极电解NaCl溶液,阳极Cl-失去电子变为Cl2,阴极上水电离产生的H+获得电子变为H2,反应方程式为:2Cl-+2H2O 电解Cl2↑+H2↑+2OH-,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1.已知一组有机物的分子式通式,按某种规律排列成下表 项序 通式 1 C2H4 2 C2H4O 3 C2H4O2 4 C3H6 5 C3H6O 6 C3H6O2 7 C4H8 …… …… 各项物质均存在数量不等的同分异构体。其中第12项的异构体中,属于酯类的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8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表中规律可知,3、6、9、12项符合CnH2nO2,由C原子数的变化可知,第12项为C5H10O2,属于酯类物质一定含-COOC-。 【详解】
①为甲酸丁酯时,丁基有4种,符合条件的酯有4种; ②为乙酸丙酯时,丙基有2种,符合条件的酯有2种; ③为丙酸乙酯只有1种;
④为丁酸甲酯时,丁酸中-COOH连接丙基,丙基有2种,符合条件的酯有2种, 属于酯类的有4+2+1+2=9种, 故选:B。
12.工业上电化学法生产硫酸的工艺示意图如图,电池以固体金属氧化物作电解质,该电解质能传导O2-离子,已知S(g)在负极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9种
C.多于9种
D.7 种
A.在负极S(g)只发生反应S-6e-+3O2-=SO3 B.该工艺用稀硫酸吸收SO3可提高S(g)的转化率
C.每生产1L浓度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理论上将消耗30mol氧气
D.工艺中稀硫酸浓度增大的原因是水参与电极放电质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据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有SO2生成,所以负极还发生S-4e-+2O2-=SO2,故A错误;
B.S(g)在负极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吸收生成物SO3可使反应正向移动,提高S的转化率,故B正确; C.浓度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中n(H2SO4)=
1000mL?1.84g/mL?98%=18.4mol,由S~6e-~
981.5O2~H2SO4可知,消耗氧气为18.4mol×1.5=27.6mol,故C错误;
D.工艺中稀硫酸浓度增大的原因是负极生成的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依据反应2NaIO3+5SO2+4H2O=I2+3H2SO4+2NaHSO4。利用下列装置分四步从含NaIO3的废液中制取单质碘的CC14溶液,并回收NaHSO4。下列装置中不需要的是( )
A.制取SO2
B.还原IO3-
C.制I2的CCl4溶液
D.从水溶液中提取NaHSO4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铜和浓硫酸加热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水,所以可用A装置制取SO2,故不选A; B.SO2气体把IO3-还原为I2,可利用此反应吸收尾气,且倒扣的漏斗可防止倒吸,故不选B;
C.I2易溶于CCl4, 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然后用分液法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与水层分离,故不选C; D.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水溶液中提取NaHSO4,应该将溶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而不能用坩埚,故选D; 故选D。
14.某化学实验创新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检验Cl2某些性质的一体化装置。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浓盐酸滴到氯酸钾固体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Cl?+ClO3+6H+===3Cl2↑+3H2O B.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干燥Cl2,且干燥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C.2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3处溶液变蓝,4处溶液变为橙色,三处现象均能说明了Cl2具有氧化性 D.5处溶液变为血红色,底座中溶液红色消失,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为吸收剩余的Cl2以防止污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浓盐酸滴到氯酸钾固体上的作用是为了制备Cl2,根据含同种元素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配平后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Cl?+ClO3+6H+===3Cl2↑+3H2O,A正确;为了检验Cl2有无漂白性,应该先把Cl2干燥,所以,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干燥Cl2,然后会出现干燥有色布条不褪色而湿润有色布条褪色的现象,B正确;Cl2与3处碘化钾置换出单质碘,遇淀粉变蓝,与4处溴化钠置换出单质溴,使溶液变橙色,均说明了Cl2具有氧化性,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与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说明Cl2具有氧化性,C错误;Cl2与5处硫酸亚铁生成Fe3+,Fe3+与SCN?生成血红色配合物,氢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