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1.(1) tiǎo jiàn bǐ (2) hènɡ (3) yīnɡ (4) 赋予 2.(1)C (2)B (3)C 3、B4、A 5、A
6.(1)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重语气,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 (2)用了设问、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讽刺语气,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 7.闻一多 闻家骅 新月
二、(一)1、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2、(1)对进步力量和反动派讲的话,语气上和用语上感情色彩截然不同。说到李公朴,语气热情,满怀崇敬,他倒下了,“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歌颂人民,激情洋溢,“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词语的感情色彩上,爱憎分明,对人民用
“信心”“胜利”“力量”等,对反动派则用“恐怖”“完了”“末日”等。
(2)使用大量的设问句、感叹句和反问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等句子,用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反问句主要来揭示反动派的无耻行径,感叹句既有对敌人的痛斥,也有决心和号召。同时与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结合,更增强了表达效果。
(3)演讲中不断变化人称,有力地配合讲演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作者的毫无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险恶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愤怒和轻蔑的感情;鼓动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讲演者与群众亲密的、战友般的感情。“我们”和“你们”成对使用时,更加显出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如“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3、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4、“黑暗”指反动统治,“光明”指人民解放。
(二)1.对现实的龌龊极为痛心,对日寇的入侵极为痛恨,故而“严冷”;内心却流淌着对祖国炽热的爱。
2.①刚烈坚毅;②治学专心;③写字爱用秃笔,一丝不苟。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