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第七单元-)5课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5:09: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七单元 诗歌诵读(二)

教学内容:

《观书》(节选)、《冬夜读书示子聿》、《寄吴冲卿》(节选)、《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节选)、《读书》。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后的注释及解析正确理解所学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完成课后的拓展活动。

2、背诵这几首古诗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人志士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宝贵精神,从中懂得怎样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不死读书,不做书呆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诗词的背诵,难点是对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的理解与感悟。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5首古诗都是唐、宋、明时期的名家作品,包括于谦的《观书》(节选)、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王安石的《寄吴冲卿》(节选)、韩愈的《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节选)、陆九渊的《读书》。这几首古诗或勉励勤学苦读,或阐发读书的方法与道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人志士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宝贵精神,而且可以从中懂得怎样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不死读书,不做书呆子。 课时安排:

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观书》(节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诵读感悟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教师范读

二、学生跟读背诵《观书》 三、教师解析,引导学生理解:

《观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新译:

书籍对于我可真象老友情深(书卷多情似故人) 早晚忧乐间幸得他相伴相问(晨昏忧乐每相亲) 如贯珠眼前直捋下三千石字(眼前直下三千字) 似明镜胸中会拭尽星点浮尘(胸次全无一点尘) 四、日积月累

活水的泉流所经处清波满盈(活水源流随处满) 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东风花柳逐时新) 漫跨着金鞍人犹叹芳踪难寻(金鞍玉勒寻芳客) 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饶春景(未信吾庐别有春)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

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 五、拓展活动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鉴:镜子。

徘徊:此处指来回闪动。 渠:它,指方塘。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曰中流自在行。 宋代诗人作诗多议论,少形象,而朱熹这首《观书有感》(又名《泛舟》)却化议论为形象,启人思索,颇富韵味。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兴,寄托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读之见情趣,思之觉深邃。字面上,它描绘了两幅图景:一幅是,日行月转,地球上又一度春季到来,万物复苏,大地滋润。江上的水涨起来了,巨船大舰在江上飘行,轻快如水漂鸿毛一般。这一比喻把由于水深而大船行驶也显轻快,在江面上自由自在飘行的图景描画得清新可爱。另一幅是,冰冻山寒,江流缓细,多人推拉,一条小船也移动艰难。这两幅图,作者是采用逆转法粘合在一起的。四句短诗,颇显波澜,一比一衬,形象鲜明。

这首诗中,既有时令感,又有动态感,具有勃勃生气,显然不是抽象说理。

然而它却确实蕴含哲理。细心的读者会在诗人留下的空白处展开丰富的联想。比如读书,现在拿起大部头著作越读越有味,可当初才识字,看一篇文章又是多么艰难。读书做学问,要日积月累,积聚雄厚的基础,才读得畅快,写得得心应手,才会感到其乐无穷的妙趣,这不正与江上泛舟同理吗?其实,不仅读书做学问如此,做任何事情,要想驾驭自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哪一样不需要不断地积累坚实的基础? 六、学生背诵 七、课后拓展:

你怎么理解的?还会背哪些有关的诗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冬夜读书示子聿》 教学目标: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点难点:

诵读感悟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朝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言绝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三、作者简介:

【作家背景】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有着爱国的赤子之心。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其中当属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冬夜读书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第七单元-)5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6egq09uyw4m0xc0pdt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