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拾的?”那人眼里闪闪发光,“你老人家财运亨通!”说着,他便从怀里往外掏钱。 “哎哟!你太小看人!你到张家坪村子里打问去,看张六的老婆一辈子做过亏心事没?咱一辈子穷是穷,可穷得钢蹦硬正!咱怎能拿公家公西给自己换钱哩?”
那人听了六婶子的一番话,哈哈大笑了:“这事不要你担名誉!你卖给我,我吆到山后就杀了卖呀!没有谁能知道哩。你送给公家,顶多两句表扬话。”
“不!咱好好的老百姓,怎能做亏公家的事呢,你赶紧走吧??”
那人腮帮子一歪,很凶地瞪了六婶子一眼,说:“这猪是我拾的!我吆上走了!”就要动手捆猪。
六婶子急得直往官路两头瞧,她盼望赶快来个人,好把这个凶煞制服住。青天白日抢猪哩,而今的世事乱成这样子了!
正好!从县城方向来了两个骑自行车的人。那个正在动手捆猪腿的凶煞慌忙蹬上车就跑了。
等那两个人走近了,六婶子赶忙叫往了他们,结结巴巴诉说了刚才发生的事。 那两个人几乎同时在自己的大腿上拍了一巴掌,其中一个叫道:“实在是巧!” 原来,这两个人是县副食公司的收购员,这头猪也正是他俩丢的。他们就是寻猪来的。 两个“公家人”对六婶子说了许多“表扬话”,然后就把猪吆起身了。
现在,六婶子和她的猪娃娃又上路了。盛夏的原野,覆盖着浓重的绿色。糜谷正在抽穗,玉米已经吐出红樱。明丽的阳光照耀着刚翻过的麦田,一片深黄。大地呀,多么的单纯,而多么丰腴!
中午偏过一点,六婶子吆着“小黑子”来到县城。很快就将猪娃娃卖掉了。 (有删改) 10.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1.小说中谱写了六婶子与穿制服男人的对话,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回答。(6分)
12.请简要分析六婶子的形象特点。(4分)
13.有人认为小说结尾过于匆忙,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思则饥寒而相娱,不思则富贵而相攘这;思则万叶而同室,不思则同母而化为胡、越:思不思之间而已矣。人之生子,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素节翁:归有光高祖的祖父归度,字彥则,号素节。
14.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百人而聚 率:大抵 B.出门而诳其父兄 诳:欺骗 C.以易新荐之品者 易:替换 D.通于《六经》之大指 指:指向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于死者恐不得知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归氏至于有光之生 不知东方之既白 ..C.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战败而亡,诚不得巳 ..
D.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幼年丧母,内心不能宽解,所以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常拉着长辈的衣服要他们讲自己的旧事。
B.归氏家族长期没有分家,家族人口众多,里面有一些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甚至和禽兽无异。
C.归有光读了归氏家族留下的故籍后,为一些族人的种种劣行感到羞耻,认为他们不配做素节翁的后人。
D.归有光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生活清贫,未能取得一官半职,但他考察天下治乱、百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