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角膜云翳: 角膜瘢痕位于基质浅层,呈淡灰色边界不清的混浊。 2.角膜斑翳:角膜瘢痕位于角膜基质深层,呈灰色边界清楚的混浊。 3.拮抗肌: 同一眼作用方向相反的眼外肌互为拮抗肌。如内直肌与外直肌,上直肌与下直肌,上斜肌与下斜肌。
4.视野:视野是指眼向正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角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锐度。距注视点30度以内范围的视野称为中心视野,30度以外范围的视野称为周边视野。
5.生理盲点:视盘是视神经纤维聚合组成视神经的始端,没有光感受器细胞,故无视觉功能,在视野中表现为生理盲点。 6.阿-罗氏瞳孔(Argyll Robertson): 常双眼发生,对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瞳孔常缩小偏位。以神经梅毒为多见,脑外伤、中脑部肿瘤、多发性硬化和脑炎等也可引起。
7.Stevens_Johnson综合征:又称为皮肤-黏膜-眼综合征。有假膜性结膜炎,角膜炎,皮肤多形性红斑,口腔、外阴部溃疡,关节炎,虹膜炎。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8.达伦-富克斯结节(Dalen-fuchs): 为交感性眼炎的典型病理变化,即由梭形细胞、含有色素的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组成。多见于赤道前络膜和睫状体的色素上皮与玻璃膜之间。
9.近视眼:在调节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种屈光状态称为近视,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10. 高眼压症:将正常眼压定义在10-21mmHg,临床上,部分患者眼压虽已超过统计学正常范围上限,但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经、视野损害,称为高眼压症。
1、 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特点
表现为视力减退或消失,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视野改变,也会伴有夜盲,色觉障碍等视神经萎缩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盘色淡苍白,边界清楚,视杯可见筛孔,视网膜血管一般正常,筛板后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以及外侧漆状体视路损害(萎缩下行)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盘苍白晦暗边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视网膜动脉变细.血管伴有白鞘.后极部视网膜可残留硬性渗出或未吸收的出血。原发病变在视盘,视网膜,脉络膜(上行萎缩)
2、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的临床特点 (1) 早期表现为视物模糊和眼前漂浮物。 (2) 极易发生玻璃体积血,患者表现为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仅有光感或数指。出血可快速吸收,视力部分恢复,但玻璃体积血常反复发生。 (3) 眼底检查可见病变主要位于周边部,病变视网膜小静脉纡曲扩张,管周百鞘,伴视网膜浅层出血。可造成程度不等的玻璃体出血性浑浊。反复出血者,可见机化膜或条索,最终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而失明。 (4) FFA:受累小静脉管壁着色,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周边有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膜。 3、 春季角结膜炎的临床特点 1. 症状:奇痒、粘丝分泌物 2. 体征:分3种类型:
(1) 睑结膜型: 病变局限于上睑结膜可见铺路石样乳头、粘胶状分泌物。涂片示嗜酸细胞增多。
(2) 角膜缘型:角膜缘呈黄褐色或污红色增厚的胶状外观,尤上方角膜缘明显。 (3) 混合型: 二型病变同时存在。 4、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特点
患眼视力不同程度下降。阻塞点多见于静脉第一至第三分支的动静脉交叉处,黄斑小分支静脉也可发生阻塞,颞上支阻塞最常见,鼻侧支阻塞较少。阻塞支静脉纡曲扩张,受阻静脉引流区视网膜浅层出血、视网膜水肿及棉绒斑。 根据FFA检查,BRVO可分为非缺血型和缺血型
非缺血型:阻塞区毛细血管扩张渗漏,在阻塞支静脉近端与远端之间侧支形成,半侧静脉阻塞眼的侧支位于视盘。无明显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形成。
缺血型:有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流区(﹥5个视盘直径),甚至累及黄斑区,视力预后差。该型半年以后易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进而引发玻璃体积血,甚至牵拉性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5、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常用处理方法
(1) 肿瘤较小尚未引起临床症状,可临床密切观察;
(2) 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或患者要求治疗,可选择手术切除。
6、 玻璃膜疣的特点
玻璃膜疣是胶样或透明的小体,是一种发生在脉络膜视网膜的一种变性疾病,是色素上皮细胞异常代谢产物在视网膜上的异常沉积所致。多见于老年人,一般双眼对称。早期视功能可不受损害,有些患者出现生理盲点扩大,严重者也可出现弓形暗点,视野缩窄或视力下降。 玻璃膜疣的主要类型:
硬性玻璃疣:小而圆,散在的黄白点
软性玻璃疣:比硬性疣大,边界模糊,可融合
基底层玻璃疣:不可数,小而圆,相同的视网膜下结节 钙化玻璃疣:具有闪烁的外观 7、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症状:
RB发生于婴幼儿,早期不易发现。约半数患儿出现白瞳症(即瞳孔区出现黄白色反光)。位于中心凹或其附近的较小RB即可引起视力显著降低,造成患眼知觉性斜视(内斜视或外斜视)。(较少见的表现包括伴有轻度的眼红痛,角膜混浊、无菌性眼眶蜂窝织炎。) 体征:
眼底检查:视网膜上有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的灰白色实性隆起肿块,肿块表面视网膜血管扩张、出血,可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瘤组织:①穿破视网膜进入玻璃体及前房,致玻璃体混浊、假性前房积脓,或在虹膜表面形成灰白色肿瘤结节;②穿破巩膜进入球外和眶内,出现眼球表面肿块或眼球突出等;③沿视神经向颅内转移,进而全身转移,导致死亡。
特殊病例:①双眼RB同时伴有颅内松果体或蝶鞍区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称三侧性RB;②遗传型RB若干年后发生其他部位原发性恶性肿瘤,如骨肉瘤、纤维肉瘤,称第二恶性肿瘤;③RB自发性消退或伴发良性视网膜细胞瘤。 {注:临床分期及临床表现(来自老师ppt) ①眼内生长期:“黑朦性猫眼”、斜视或眼球震颤 ②青光眼期:青光眼症状、牛眼或巩膜葡萄肿 ③眼外扩展期:肿瘤穿破眼球壁,表面出血坏死。
④全身转移期:瘤细胞经视神经或淋巴、血行向全身转移。} 8.泪膜的组成
泪膜是覆盖于眼球前表面的一层液体。分三层结构:厚约7um 表面脂质层,主要由睑板腺分泌形成。
中央水液层,主要由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形成。
底部粘蛋白层,主要由眼表上皮细胞及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形成。含IgA、溶菌酶、a溶素 乳铁蛋白、电解质等。(生理作用:润滑,防干燥 供氧、冲洗及抵御异物微生物。)
9副泪腺有哪些
副泪腺结构与泪腺相似,但较小,分泌泪液。在睑板上缘者叫Wolfring腺,在位于穹窿部结膜下者叫Krause腺。
10.眼球钝挫伤眼底表现
钝挫伤可造成眼附属器、视神经或眼球的损伤,引起眼部多种结构的病变,如角膜挫伤(角膜上皮擦伤、角膜基质层水肿、角膜破裂)、虹膜根部离断(虹膜根部有半月形缺损,瞳孔呈D字形,可出现单眼复视)、前房或玻璃体积血、晶状体脱位、脉络膜破裂、黄斑裂孔以及巩膜破裂等。 11.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特点
百度(1).搏动性眼球突出,眼球突出是由于眶内静脉扩张淤血、眶脂肪及眼外肌水肿膨大所引起的。
(2).眼球表面血管怒张和红眼 (3).复视及眼外肌麻痹
(4).眼底改变 由于眼上静脉压力增高,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可引起视盘充血视网膜静脉迂曲和视网膜出血。但由于眼压的影响,视网膜中央静脉的扩张程度远较眼球表面者为轻。眼底出血一般均为少量的,短时期内可吸收。偶见视盘水肿和脉络膜脱离。压迫眼球可见视网膜中央静脉搏动。 (5).巩膜静脉窦充血和眼压增高 (6).视力下降 视力下降不多见。
(7).头痛,疼痛部位多限于患侧的额部及眶区。这是由于海绵窦及颅内血管扩张,压迫脑膜痛觉神经引起的。 12.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
发病平均年龄为2岁半.有中度或高度原始性屈光不正.散瞳后或戴镜可以矫正眼位.单眼内斜视可合并弱视,眼球运动无明显受限。(配戴全屈光处方眼镜矫正,有弱视者治疗弱视。)
13. 戴接触镜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有哪些 百度:(一)巨乳头状结膜炎可能与软性接触镜上沉积物堆积刺激有关。 (二)浅层点状角膜炎用荧光素染色可以发现角膜上皮层有点状损伤。 (三)角膜上皮剥脱伴上皮下浸润或角膜中央区或周边基质浸润。
(四)角膜溃疡是并发症中最严重者,其中细菌性角膜溃疡,如绿脓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等感染者最常见。其次是真菌性角膜溃疡、病毒性角膜溃疡和棘阿米巴角膜炎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角膜上皮机械性损伤伴有致病微生物侵入所致。致病微生物系因镜片污染或原非致病微生物因角膜损伤而变为致病者。以治疗性为目的,配戴长戴型接触镜时,可发生传染性角膜炎。(五)角膜水肿 可能与配戴的接触镜太紧导致角膜缺氧引起急性角膜上皮或基质水肿。 (六)角膜新生血管 所有新生血管几乎都是表浅的,很少超过角膜缘1~2毫米。若血管未达视轴区,可不必去掉治疗性接触镜
14.引起玻璃体混浊的原因 百度:(1).葡萄膜炎,炎性渗出物和炎性细胞进入玻璃体形成灰白色尘埃状、絮状或团块状混浊。
(2)、出血,因视网膜静脉炎、静脉阻塞、糖尿病、高血压、外伤或手术引起的出血进入玻璃体,在血液进入及吸收过程中形成红色、黄色、灰白色的片状或团。
(3)、色素,外伤、葡萄膜炎等使色素颗粒进入玻璃体。 (4)、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眼内肿瘤或全身其他部位肿瘤眼部转移,引起混浊。
(5)、眼外伤玻璃体内异物存留。 (6)、因眼外伤、出血、糖尿病等引起玻璃体内纤维组织增生。 (7)、玻璃体变性,多见于老年人及高度近视者,玻璃体透明质酸解聚液化。糖尿病及高胆固醇血症者玻璃体内可有胆固醇结晶7种玻璃体混浊原因揭晓体沉着。
15.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主要诊断依据
百度:①周边视网膜出现1个或多个坏死病灶,病灶边界清楚。黄斑区的损害尽管少见,但如果与周边视网膜同时存在,则不能排除ARN的诊断;②如果不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病变进展迅速;③疾病呈环状进展;④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病变伴有动脉受累;⑤玻璃体和前房显著的炎症反应。视神经受累、巩膜炎及眼痛有助于诊断,但不是诊断所必需的。ARN的诊断不依赖于坏死的范围,只要符合上述标准,即可做出诊断。
16.玻璃体的生理功能
玻璃体是眼屈光介质的组成部分,并对晶状体、视网膜等周围组织有支持、减震、代谢作用。(主要成分:水(99%)和胶质,正常情况下呈凝胶状态,代谢缓慢,不能再生。随年龄增长,玻璃体液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