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含义深刻的句子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 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 魂、最有骨气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外祖父竭力地赞美梅花的精神, 赞美梅花高贵的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外祖父对梅花 品格、秉性、骨气的热情讴歌,说明梅花是祖国的象征、是 民族精神的象征。 6.转述句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 看。”(改为转述句)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他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他看。 考试点睛:“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是考试中的 一个常考考点,经常通过以下形式考查:(1)将原句改为转述句。 (2)判断直述句和转述句的说法是否一致。
三、考试热点
1.《古诗三首》常以解释词语、句子的形式考查对古诗内容
的理解。
2.《祖父的园子》第 16、17自然段常作为课内阅读出现。 3.《月是故乡明》常以选择、判断的形式考查对作者情感的
理解。
4.《梅花魂》第 13自然段常以填空、选择的形式考查对梅花
品质的理解。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萧红《呼兰河传》
推荐理由:这部小说描写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 镇呼兰(哈尔滨市呼兰区)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 当地老百姓平凡、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 的精神状态。这部小说语言洗练,毫无刻意雕饰的痕迹。口语 化的语言、简短的句子,再加上运用了一部分当地的俗语,增 强了语言的描摹功能,很有表现力,使得描写的人物、事件、 景物非常生动而形象,读者很容易就进入小说的境界,有身临 其境之感。
阅读方法:阅读前要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创作这部小说 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 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生活为 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可采用默读的方法,边读边想,厘清人 物关系,了解人物特点,边读边勾画,还可以摘抄妙词佳句,或 随手写下自己的感想等。
第二单元知识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弩(nǔ)
丞(chéng)迸(bèng)踉(liàng)跄(qiàng)
簌(sù) 挈(qiè) 镌(juān)
蹿(cuān)抡(lūn) 碣(jié) 鬟(huán) (2)难写的字
讳(huì) 纨(wán) 晦(huì) 姊(zǐ)
“忌”: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 “曹”:上半部分是一个整体,不是草字头。 “插”:注意右下部的写法,里边是两横不是一横。 “恰”:右部是“合”,不是“台”。 “酥”:不要忘记左部“酉”里面的一横。 (3)多音字
é (擂鼓) 擂
è (打擂) 呵 (好呵) ē(呵护) ǎ (一语未了) 了
(走了)
ō(血泊) 泊
ó(停泊) ǐ (一饮而尽) 饮 ì (饮马) 劲 ì (用劲) ì (强劲)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妒忌曹军都督委托惩罚遮挡私自 水寨擂鼓呐喊插满筷子饥渴恰好 官府榜文谋财诡计拖着坠下胸膛 两截拳头喘气酥软顺风顺水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半夜三更踉踉跄跄抓耳挠腮 喜不自胜天造地设荒郊野外安身之处 (2)近义词
才干~才能妒忌~嫉妒推却~推辞 紧急~紧迫惩罚~惩处迟延~拖延 疑惑~怀疑吩咐~命令晌午~中午 吓唬~恐吓诡计~阴谋耻笑~嘲笑 光滑~平滑开辟~开拓迸裂~裂开 炎热~酷热呼唤~召唤安身~安家 宽阔~宽广齐整~整齐小器~小气 忌讳~避讳晦气~倒霉赶令~命令 兴头~高兴横竖~反正精致~精美 寂寞~孤独玲珑~精巧促狭~刁钻 姊妹~姐妹 (3)反义词
推却?答应惩罚?奖赏齐全?短缺
疑惑?相信秘密?公开支援?攻击 恶意?善意耻笑?尊重敞开?关闭 光滑?粗糙酥软?僵硬炎热?寒冷 欢喜?难过宽阔?狭窄顽劣?乖巧 齐整?凌乱小器?大方精致?粗糙 欢喜?悲伤 (4)词语归类 ①量词
十万支箭一千多个草把子一家酒店一面旗 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盘熟菜二斤熟牛肉 一片好心一轮红日一阵狂风一行楷书大字 一把西洋小银剪子 ②修饰词
紧紧地揪住铁锤般大小的拳头打折的哨棒 铁棒似的虎尾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天造地设的家当 ③动词
立下军令状故意延迟擂鼓呐喊抡起哨棒 迸出鲜血饮涧泉拖男挈女采山花觅树果 呼弟唤兄搬高凳捆剪子股拨籰子 ④特殊词语:
AABB式词语:踉踉跄跄明明朗朗飘飘飖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