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共550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9:56: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66、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 A )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②研究教材。

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④研究学生特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7、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 B )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 68、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 D )

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 69、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C )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0、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 A问题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综合性 71、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C )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72、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 C )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②德育目标 ③过程与方法目标 ④能力目标 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73、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 D )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②教师观的转变 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教学观的转变 ⑤评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74、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 C )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②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④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75、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A )

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④“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 ①② 76、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D )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

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77.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D )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A.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78、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 A )

①均衡性 ②综合性 ③选择性 ④系统性 ⑤实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9、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80.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81.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A )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8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 D)。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83.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A )。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B、辩论 C、合作性讨论 D、

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8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8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C )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86、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C )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87、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88、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B )

A、均衡性 发展性 互补性 B、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C、针对性 发展性 综合性 D、针对性 整合性 自主性 89.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 D ) A 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9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

A改革开放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和平与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共550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6rhh5wdxi7dd7d92wae4uc568cqcf01a2x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