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91.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
A小康社会 B信息化社会 C学习型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92、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 )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
93、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B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94、“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B)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95、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6、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C )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D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C )。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99、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D )次。 A、7 B、4 C、5 D、8
100、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C )放在中心位置。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教师和学生
10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 A )意义更大。 A.班主任 B.科任教师 C.校长 D.教研组长
10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 ,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C )
A.教学目标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教学要求 D.教学过程 103、( B )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B.关注每一位学生 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D.信任学生
104、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 D )的圣殿。 A.情感体验 B.师生交流 C.学生成才 D.人性养育 105、( A )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A.民主平等 B.关心学生 C.以人为本 D.鼓励学生
106、“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 A )的发展观。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07、( B )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08、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 B )。 A、单一性 B、多元性 C、动态性
109、“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 B )的特点。
A、科学性 B、灵活性 C、有创意
110、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A )。 A、促进发展 B、甄别与选拔 C、展示激励 111、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C )。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11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B;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113.(B)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A、国务院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114.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 B )。
A、纪律处分 B、行政处分 C、经济处罚 D、警告处分 115.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
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___D___地位 。
A、政治 B、经济 C、法律 D、社会
116.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 B )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A、学校行政部门 B、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C、学校工会 D、学校党组织
117.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C )。 A、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资格
B、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118.不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 B )考试。
A、国家学历水平 B、国家教师资格 C、普通话水平 D、计算机等级
119.中小学教师资格由( A )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国务院 C、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
120.教师的( A )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A、考核结果 B、工作成绩 C、学历水平 D、业务水平 121.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C )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高于 B、接近 C、不低于或者高于 D、同等于
122.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 C )确定并予以保障。 A、上级主管部门 B、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C、举办者D、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123.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 C )。 A、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B、承担民事责任 C、追究刑事责任 D、给予行政处分
124.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申诉的( C )内,作出处理。 A、三个月 B、4 5日 C、30日 D、15日 12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 D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A、革命老区 B、贫困地区 C、中西部地区 D、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
1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的是( B ) A、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B、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