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设计(方案)、施工准备、工程施工、质量评定、竣工验收,直至竣工后服务,每个环节都要派专人负责,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同时接受业主、监理及政府机构(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和监督,最终实现工程质量创优的质量目标。
2) 制定好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为工程施工的质量稳定创造良好条件。 3) 施工过程中,依据有关图纸、施工规范、标准、施工方案等,对每道施工工序及重要控制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并认真作好质量记录。 4) 加强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施工。
5) 执行隐蔽工程及中间验收制度。要会同业主和监理按照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中的规定,约定名称、验收时间和要求进行验收。并及时作好隐蔽工程及中间验的验收记录和隐蔽工程检验签证。
6) 工程质量检验和等级评定执行原电力部规定的乙方三级验收加一级甲方验收制度。 3.4.4. 施工安全管理
1) 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施工安全有关规定。
2) 完善和健全安全管理各项台账,项目部安全部加强安全交底及安全教育等安全活动。
3) 施工机电设备均应设置安全防护罩并接地接零,机具操作由专人负责,并执行挂牌制度,做到单机单闸单独触保器,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4) 项目部与每一进场施工人员签定安全、文明施工责任书,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奖罚措施。
5) 设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安全管理;并接受甲方专职安全监督管理员和监
理的安全监督。
3.5. 施工协调:
①.组织有关管理、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图会审,了解设计意图; ②.随时与业主、监理方联系,协商解决施工期间出现的问题。 ③.做好开工前的各项材料的检测、准备工作; ④.组织施工设备按计划进场就位。
4. 施工进度计划
4.1. 进度计划安排依据及原则:
4.1.1. 根据施工招标文件技术条款,科学合理地划分施工段。
4.1.2. 以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为依据,结合本工程的施工条件和以往我公司的
施工经验,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4.1.3. 在确保工期目标的前提下,力求均衡生产,使施工进度安排留有余地,
以便既能保证施工进度又能提高施工质量。
4.1.4. 采用多工序、多层次分段搭接流水施工,提高资源利用率,以确保工期。 4.1.5. 施工准备工作与打桩施工采用流水作业连续推进,即根据流程安排首先
对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等设备进行安排,使桩基工程施工及早具备开工条件。
4.2. 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安排:
根据我公司对工程的分析测算,在正常施工情况下总工期按90日历天控制。
计划工期从2010年08月02日至2010年10月01日,总体计划如下: 1. 设备进场1天 2. 组装设备2天 3. 砂袋桩施工15天 4. 管桩施工80天 注:3、4工序交叉施工。
具体施工安排详见附件《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5. 施工技术方案:
5.1. 总平面布置
由于是滇池片区城中村改造工程,拆迁场地,场地紧张。生活区及办公区均设置在场地靠路边。两处配电房均需要引出二级配电箱。 5.1.1. 现场条件及要求 1)施工场地、道路条件 现场道路便利。 2)施工用水用电 施工用水:无。 施工用电:使用市电。 5.1.2.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本着方便施工,利于管理、按业主安排的原则进行布置。
施工用电,由市电配电房,下接一台箱式配电柜,从配电柜向外以电缆方式输配电。
生活区及办公区设置合理。 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5.2. 施工主要工序流程
①施工准备->②测量放线->③砂袋桩施工->④静压管桩施工。 5.3. 专项方案设计
5.3.1. 竖向排水通道施工措施方案:
5.3.1.1. 从地勘报告及设计要求上看,本工程需要进行竖向排水通道措施。这
样能保证每台管桩机每天能施工18~20根。若不进行竖向排水通道施工措施,则每天每台管桩机只能施工到10根。
5.3.1.2. 因此我公司根据地勘报告及设计要求,对整个场地的管根进行竖向排
水通道措施的设计。
5.3.1.3. 设计概述:需要穿过3-1、3-2层泥炭质土,达到4-1、4-2、5-1层
粉土。参照地勘报告中《地层分布统计表》,袋装砂井施工深度为地面下18米。砂袋桩布设原则为3-4桩中间布置1根,5桩布置2根。
5.3.2. 变形观测措施
5.3.2.1. 针对本工程的桩工程量大的特点,为了密切观察桩的挤土效应及对周
边地形、建筑的影响,对场地内及周边地形进行变形观测。
5.3.2.2. 在场地内每栋建筑内设置2个观测点,采用将工程桩加长至地面下
0.2m,并在桩帽上设置观测点,周期性观测其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
5.3.2.3. 在场地周边地上或建筑上设置观测点(油漆或水泥钉)。并进行水平位
移观测或垂直位移观测。(详总平面图)
5.3.3. 减压沟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