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7 6:27: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教学

设计

设计意图

本课题小组研究的是“运用新课程语文课堂特征,构建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 因而设计本课时特别注意遵循课题研究的方向,以内容探究为主线,做到随“文”教“言”,融“言”于“文”。这各课型找准切入点至关重要,它取到提纲契领的作用,因此本课确定以“乐”作为切入点,并通过探索“乐”的内涵,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内容,深入了解作者写了哪些乐,并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主旨“与民同乐”。然后拓展延伸,与之前学过的课文《岳阳楼记》进行比较,让学生比较它们在主题思想上的相似点,最后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在学习文言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在领悟作品感情的过程中掌握文言知识,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重要虚词、实词的用法。

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

①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②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感悟作者的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所表现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遭遇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2.理解“醉”与“乐”的关系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分析课文

1.找出表达全文主旨句子,明确线索“乐”。 2.文中写了哪些“乐”?

明确:乐景、乐事 ①引导学习找出体现乐景:

主要分析第二段,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 A.解析重点词语:霏、暝、水落石出、穷,帮助学生理解。

B.分析朝暮、四时变化之景如何体现“乐”。 C.指导背诵

D.学生自由背诵后抽查背诵 ②分析乐事:主要分析第三段

A. 先分层,逐层了解各层内容。提示:注意语言标志。 B. 思考: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③乐情:乐在赏山水(第二段),乐在与众人醉(第三段),引申出“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第四段)。

即文末深化主旨:与民同乐 ④联系实际,理解与民同乐

3.小结: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三、延伸拓展:

试比较本文与《岳阳楼记》在写作背景、主题内容等的相似点,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学生思考交流、探究作答。(不固定答案,有道理即可) 四、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二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乐景:山水、朝暮、四时 以

醉写乐

乐 乐人: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 与民同乐

乐情:醉能同其乐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71cz19na96u75f0b3w102ra61x73m01de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