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受到启发,由此想象开去,可以看到、听到、想象到的等方面展开想象。只有把自己也比作一朵荷花,并把她当作有感情的人来想象,才能体会到作者出于对荷花的深深情感,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
4、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第10页第4题]
[点拨]本次“小练笔”要求写自己喜欢的花。我们可以先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花的形态,仿照课文
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解答](1)在我们校园的东北角,有一棵高大的凤凰树. 这棵凤凰树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高大挺拔.
树叶茂盛.即使太阳当头照,透过密密麻麻的叶缝也只能投下点点斑斑光斑.在弯弯曲曲的树枝上开满了火红的凤凰花,像一串串的葡萄沉甸甸地垂下来。凤凰花由五片花瓣组成的,像架小风车,花瓣犹如扇子般大小。花蕾嫩绿色的,有的展开了两三片花瓣儿,有的饱浇得快要裂开来似的??
(2)月季花开了不少了。绿叶挨挨挤挤的,像碧玉妆扮成似的。鲜红的花朵在这些碧玉中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讲评]我们先回忆课文写荷花的方法和顺序:先总起介绍;然后介绍整体感觉,以及叶片;最后,重点写各种姿态的花。然后结合自己的观察,把这种花从整体到局部、再具体写一方面的特点的方法写下来。这一方面应该是这种花对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如:颜色、花朵形状等。 《作业本》作业
1、认一认,写一写。 [第4页第1题]
[点拨]正确读写本课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可以先多拼读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再说说这些字哪
些地方容易写错,然后解答本题。
[解答]荷、挨、蓬、胀、仿、佛、裳、翩、蹈、蜻、蜓 [讲评]要求注意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挨”读一声,表示靠得紧密的意思,“挨”(读二声)时是“遭受、忍受”的意思。“莲蓬”的“蓬”
读轻声。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注意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注意分辨、记忆字形,比如,“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与用脚跳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蹈”的第十四笔是横折,“佛”的第四笔是横。
2、读一读,写一写。 [第5页第2题]
[点拨]构成这组词语的字都是由相同部首的字组成的:第一题是草字头的字组成的词语,每个字都
是上下结构的,草字头在上面;第二题是单人旁组成的词语,单人旁在左边;第三题是虫字旁组成的词语,虫字旁在左边。我们根据以上特点再找一些有这样特点的词语。
[解答]“艹”:花草、荷花、菊花、芬芳、落英、花蕾、花蕊、花萼、莲花、花苞、花菜、花茶、草
莓、茉莉、草药、草芥、芥菜。
“亻”:伙伴、仪仗、伯仲、价值、伶俐、任何、保佑、你们、他们、伺候、佳作、侍候、假使、体侧、信任、俊俏、估价、代价。
“虫”:蜈蚣、蚯蚓、蚂蚁、蜘蛛、蝴蝶、蝌蚪、蛤蜊、昨蜢、螳螂。
[讲评] 我们收集的词语尽量做到与题目要求相符。所组的词语中,不能出现部首字,如:“蝗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草字头”类词都和花草有关;“单人旁”的词都和人有关;“虫字旁”的词语都是昆虫类的。我们还可以再去收集一些这样的词语。
3、照样子,写句子。 [第5页第3题]
[点拨]要求把三个连续的动作合成一句通顺的话。我们可以先回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如:门铃响了去开门;闻到菜香去厨房等。
[解答]①我回到家里,一进家门就闻到浓浓的饭菜香味,我赶紧往厨房跑去。②我正玩得高兴,一看大家都匆匆忙忙地跑进教室,就知道肯定是老师来了,我赶紧在座位上坐好。③我正在做作业,一听到门铃在响,就知道是爸爸下班回来了,我赶紧去开门。④小明送了我一个盒子,我刚想打开,一看到小明在偷偷地笑,就明白了他们的“诡计”,我赶紧放下了盒子。⑤一看到浮子慢慢地沉了下去,我就知道有鱼上钩了,赶紧把鱼竿提起来。⑥我正和小朋友们在外面玩,一听到电视里传来了熟悉的音乐,就知道最爱看的动画片开始放了,我赶紧跑回家去看电视。⑦我一看到红花正向我传来,就一把抓了过来,赶紧放在后面同学的桌子上,这时,敲鼓声刚好停了,我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
[讲评]所写的句子中,三个连续动作之间要联系紧密,时间上前后紧接,而且这件事也应该尽快地完成。 4读一读,写一写。 [第5页第4题]
[点拨](1)从短文中分别找出表示数量多、颜色、形状的词语。(2)在看荷花的时候,我把自己不自觉地当作一池美丽的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浸在其中,感情高度投入,所以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
[解答](1)这句话中描写荷叶数量多的词是 挨挨挤挤 、 一个个 ,描写荷时形状和颜色的词分别是 大圆盘 和 碧绿 。
(2) “我”把自己也当成了一朵荷花是因为(这一池荷花太美了,所以我看荷花看得入了迷),看了好一会儿“我”才回过神来,“我”觉得自己是是在看荷花。
[讲评](1)“挨挨挤挤”:(人、物)紧紧地靠拢在一起。课文指荷叶长得很茂密,互相挤在一起。“一个个”是表示复数;都写出了荷叶的多。用“大圆盘”比喻荷叶,是它们在形状上很相似。(2)美丽的荷花吸引我全部的注意力,写出了作者对荷花的深深情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
5、想象天地。 [第5页第5题] 这道题目与课后第三题相同,详细参考课后第三题分析。 6、小练笔。 [第6页第6题]
[点拨] 这个句子在表达时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把事物的几个方面都写清楚了。
我们也用上它把花的几个方面写清楚。
[解答] (1) 秋天,我把一枝蟹爪莲嫁接在仙人掌上。过了些日子,蟹爪莲活了,枝叶茂盛起
起来。冬天到了,蟹爪莲伫立在仙人掌的上面,长势很旺。不久,蟹爪莲开花了。密密层层的绿叶,衬着紫红
色的花朵,充满了生机。过了一些日子,仙人掌由碧绿渐渐变黄,刺也渐渐少了,这是因为它把营养都输送给了蟹爪莲。
(2)春天,山茶花开了,开出许许多多艳红的花儿,满树红花,那么夺目,那么可爱,就像彩色的
绸缎。
看!那绽放着笑脸的山茶花,几十片心形的花瓣叠叠层层,开得芬芳馥郁,开得欢快舒畅。她们有的
缀在枝头“荡秋千”,犹如一位正在表演精彩舞蹈的少女;有的挂在枝腰,张着大嘴,正用甜美的嗓音歌唱春天的到来;有的嵌在树叉间,仿佛在积蓄力量,迎接挑战;还有的用绿叶遮住半边脸,显得很害羞,又好像在跟我捉迷藏??每朵山茶花里,小花瓣中都藏着浅黄色的花蕊,显得十分清雅。
再看饱胀得裂了的小口子,刚刚绽开花苞的山茶花,犹如一个个朝天的铃铛??。清晨的露珠沾在柔
滑的花瓣边沿,在阳光的照耀下,花朵更显得妩媚动人了。一阵风吹来,山茶花颤悠悠的,就像一位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少女在朝晖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可调皮的露珠却滚落了。还有那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多像一个个小心脏,花瓣层层包裹,裹得那么严密,那么结实,真是精致极了!
我蹲下来珍惜地抚摸着,端祥着每一朵花,觉得越看越好看??我竟着迷了。
山茶花,你是春天的第一抹红,红得如此艳丽,如此鲜明。我爱你,山茶花!山茶花开了,生机勃勃
的春天到了。
[讲评]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可以从以下方面观察:茎、叶、花的颜色、花朵的姿势、花的香
味等。写作时,按先总后分的方法,整体介绍花的生长情况,然后围绕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把它写具体。如写花的颜色丰富、香味醉人等;也可以多写几个方面。 拓展练习:排列下列错乱的句子,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 ( )田野的尽头,连绵起伏的山峰犹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 )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 ( )山腰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带子飘向远方。
( )一条小溪从我们村里流过。(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麦穗,正点着头报告丰收的喜讯。
[点拨]这些话描写一处景物,按照地点转换(方位)的顺序排列。 [解答]3、5、2、6、1、4
[讲评]我们先仔细阅读这几句话,明白这些话主要写我们村子小溪边的景色。所以,第一句应该是
“一条小溪从我们村里流过。”这句话也符合一个特点:六句话中唯一出现人物“我们”的句子。小溪周围的景物有着明显的连接性:首先小溪本身的特点是清澈、明净。“一边”“另一边”这一组关联词告诉我们“小溪的一边是果园”应放在前面,“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放后面。紧接着“田野”,作者写了“田野的尽头”,引出了“连绵起伏的山峰”,再写了“山腰上的公路”。 美文欣赏
看看古人眼中的荷花吧,是不是有不同的感受呢?
小 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毕竟西湖六月中, 树阴照水爱晴柔。 风光不与四时同。 小荷才露尖尖角, 接天莲叶无穷碧, 早有晴蜓立上头。 映日荷花别样红。 采 莲 曲 采 莲 曲
王昌龄 李亚如 荷叶罗裙一色裁, 藕田成片傍湖边, 芙蓉向脸两边开。 隐约花红点点连。 乱入池中看不见, 三五小船撑将去, 闻歌始觉有人来。 歌声嘹亮赋采莲
语文园地一
课后作业:
1、习作 [第15页第2题] [点拨] 习作内容
这次习作,我们来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写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尽力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
写法点睛 俗话说:“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谁不说咱家乡好呢?小朋友,你的家乡在哪里?你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呢?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可爱的(美丽富饶的)家乡吧。
首先要言之有序。写家乡的景物,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的,或者具有典型特点的景物,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写景的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以时间推移为序,可以按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写,也可以写某一段时间的景色变化;二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可以采用由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空间方位顺序来描写景物;三是移步换景为序,即随着观察者立足点的移动变化来描写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景色──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色,后到了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只要按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具体写出来,家乡的美景自然会呈现在读者眼前。
其次要抓住特点。写景时只有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使人如见其物,如临其境。怎样才能抓住家乡景物的特点呢?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物不同,景致的特点也不同。比如,从气候上看,北方冬天冷,哈尔滨有“冰城”之称,而南方夏热,重庆有“火炉”之称、“雾都”之誉;从地势上看,有的小朋友家乡在一望无边的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