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杜周传》阅读训练习题与答案深度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杜周者,南阳杜衍人。义纵为南阳守。以为爪牙,举为廷尉史。事张汤,汤数言其无 害,至御史。使案边失亡(1),所论杀甚众。奏事中上意(2),任用,与减宣相编,更为中 丞十余岁(3)。
其治与宣相放,然重迟(4),外宽内深次骨(5)。宣为左内史,周为廷尉,其治大放 张汤而善候伺(6)。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7)。客 有让周曰:“君为天子决平(8),不循三尺法(9),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 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10),后主所是疏为令(11)。当时为是(12),何古 之法乎(13)?” 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14),不减百余人。
郡吏大府举之廷尉,一岁至千余章(15)。章大者连逮证案数百(16),小者数十人;远者数 千,近者数百里。会狱(17),吏因责如章告劾(18),不服,以笞掠定之(19)。于是闻有 逮皆亡匿。狱久者至更数赦十有余岁而相告言(20),大抵尽诋以不道以上(21)。廷尉及中 都官诏狱逮至六七万人,吏所增加十万余人。
周中废,后为执金吾(22),逐盗,捕治桑弘羊、卫皇后昆弟子刻深(23),天子以为 尽力无私,迁为御史大夫。家两子(24),夹河为守,其治暴酷皆甚于王温舒等矣。杜周初征为廷史,有一马,且不全(25);及身久任事,至三公列,子孙尊官,家訾累数巨万矣(26)。 (1)案:通“按”,拷问审理。边:边境。失亡:指士卒逃亡。 (2)中:合。
(3)相编:互相接替。更:相互调换。 (4)重迟:指处事慎重,决断迟缓。 (5)次骨:至骨。 (6)候伺:窥测。
(7)微见:暗中显露。见“同“现”。 (8)决平:公平判案。
(9)循:遵照。三尺法:法律写在三尺长(实为二尺四寸)的竹简上,故以“三尺法”代称
法律。
(10)前主:从前的国君。 (11)疏:分条记载。
(12)当时:合于当代。当:合。是:正确。 (13)法:效法。
(14)新故:新旧。相因:相积累。 (15)章:奏章。
(16)证案:与案件有关的证人。 (17)会狱:把案犯押至京师会审。
(18)因:于是。责:要求。如章:按奏章而言。告劾:所告的罪状。 (19)笞:刑具,竹板、木板。掠:打。定:定案。 (20)更:经历。数赦:屡次赦免。相告言:仍在诉讼。 (21)大抵:大都。诋以不道:诬判为大逆不道之罪。
(22)汉武帝太初元年改中尉为执金吾。杜周于天汉二年(前99)担任金吾。
(23)桑弘羊:汉昭帝元风元年(前78)桑弘羊死于燕王旦事件中。此处所言非指桑弘羊本人事,实为其亲属之事。卫皇后昆弟子:盖指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大将军卫青之子伉不疑和登坐法或坐酎金事。昆弟:兄弟。刻深:严苛酷烈。
(24)家两子:家中有两个儿子,即杜延寿、杜延考。夹河:在黄河两岸。按杜延寿任河内(在黄河北岸)太守,杜延考任河南太守 (25)全:指配备不完好。
(26)訾(zī,资):通“赀”。钱财。巨万:万万。
【译文】
杜周是南阳杜衍人。义纵当南阳太守,把杜周当做得力助手,荐举他当廷尉史。他服事张汤,张汤屡次说他才能无比,官职升到御史。派他审理边境士卒逃亡的事,被判死刑的很多。他上奏的事情合乎皇上的心意,被任用,同减宣相接替,改任中丞十多年。
杜周治理政事与减宣相仿佛,但是处事慎重,决断迟缓,外表宽松,内心深刻切骨。减
宣当左内史,杜周当廷尉,他治理政事仿效张汤,并且善于窥测皇上的意图。皇上想要排挤的,就趁机加以陷害;皇上想要宽释的,就长期囚禁待审,暗中显露他的冤情。门客有人责备杜周说:“为皇上公平断案,不遵循五尺法律,专按照皇上的意旨来断案。法官本来应当这样吗?”杜周说:“三尺法律是怎样产生的?从前的国君认为对的就写成法律,后来的国君认为对的就记载为法令。适合当时的情况就是正确的、何必要遵循古代法律呢?”
等到杜周当了廷尉,皇上命令办的案子也越发多了。二千石一级的官员被拘捕的新旧相连,不少于一百余人。郡国官员和上级官府送交廷尉办的案件,一年中多达一千多个。每个奏章所举报的案子,大的要逮捕有关证人数百人,小的也要逮捕数十人;这些人,远的几千里,近的数百里。案犯被押到京师会审时,官吏就要求犯人象奏章上说的那样来招供,如不服,就用刑具拷打定案。于是人们听到逮捕人的消息,都逃跑和藏匿起来。案件拖得久的,甚至经过几次赦免,十多年后还会被告发,大多数都以大逆不道以上的罪名加以诬陷。廷尉及中都官奉诏办案所逮捕的人多达六、七万,属官所捕又要增加十多万。
杜周中途被罢官,后来当了执金吾,追捕盗贼,逮捕查办桑弘羊和卫皇后兄弟的儿子,严苛酷烈,天子认为他尽职而无私,升任御史大夫。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当了河内和河南太守。他治理政事残暴酷烈比王温舒等更厉害。杜周开始当廷史时,只有一匹马,而且配备也不全;等到他长久当官,位列三公,子孙都当了高官,家中钱财积累数目多达好多万。
1.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杜周酷吏本色的一组是( ) A.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
诏狱,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 B.大都尽诋以不道以上 其治暴酷皆甚于王温舒等矣 C.捕治桑弘羊、卫皇后昆弟子刻深 使案边失亡,所论杀甚众
D.其治与宣相放,然重迟,外宽,内深次骨 其治大放张汤而善候伺
【解析】C。
答题的关键在于仔细地审清题干要求的“直接”两字和“酷吏本色”两处限制,理解分析,全面比较,答案就明白了。
A项,“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是说“诏狱”多的客观事实,“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中的行为主体是“吏”,而不是杜周,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B项,“大都尽诋以不道以上”是杜周手下的“吏”对犯案人的诬陷,“其治暴酷皆甚于王温舒等矣”中的“其”,如果认真分析,就会看出所指代的是杜周的两个儿子,应注意前句的省略主语和后句“其”的指代对象。
C项,“捕治桑弘羊、卫皇后昆弟子刻深”中的“桑弘羊”是当时的理财高手,皇帝的信臣,皇后的昆弟子的身份更是非同寻常,但是杜周“捕治”“刻深”,酷吏本色暴露无遗;“使案边失亡,所论杀甚众”,其残暴更是有目可见,该项符合题目要求。
D项,“其治与宣相放,然重迟,外宽,内深次骨”,“其治大放张汤而善候伺”是交代杜周深受减宣与张汤二人的影响,但是又比减、张二人“重迟,外宽,内深次骨”,“善候伺”,这并不是直接表现杜周的酷吏本色。
2.下列各句中,直接表现杜周处事“内深次骨”的一项是( ) A.其治大放张汤而善候伺
B.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不减百余人 C.天子以为尽力无私
D.及身久任事,至三公列,子孙尊官,家訾累数巨万矣 【解析】A。
A项说杜周治理政事多效仿张汤,善于窥测皇上意图,体现了他处事慎重,心思细腻深密的特点。
B项,表明了杜周治理政事的严苛。 C项,是皇帝对杜周行为做事的看法。 D项,是说杜周为官后所获得的名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