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知识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0:31: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知识点

考核目标:

—了解发展的系列概念,了解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特点,了解儿童发展研究的研究方法、 —理解儿童发展阶段及其划分标准,理解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童发展概述

1. (名词解释)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体现为分阶段)的变化。P3页 2. (选择、判断)分化:主要指动作(如:婴儿时牵一发而动全身,逐渐分化为肢体可以独立动作)、情绪(如:婴儿只会哭这一种表达方式,随着年纪增长,分化出喜怒哀乐的情绪)等方面。

3. 儿童发展主要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P4页

4. (填空、选择)儿童发展的特点:基础性(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递进性(循序渐进)、易感性(受环境影响)P4页

5. (填空)儿童发展领域:生理、认知、个性与社会性、文化性(重要!)P5页 6. 以心理特质的变化依据来分:P9页

皮亚杰提出:a.感知运动智慧阶段(0-1.5、2岁);b.前运算智慧阶段(1.5、2-6、7岁);c.具体运算智慧阶段(6、7-11、12岁);d.形式运算智慧阶段(11、12-14、15岁)。 7. 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名词解释、填空)a.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它与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有关,但不是由年龄决定的。 若出简答题:除上述1点外还要加答:b.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特征普遍稳定,长期观察可变(如身高特征,某一年龄段的普遍身高基本相同,但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变化)。c.儿童发展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使其在年龄特征上存在不平衡性(如姚明的孩子可能会比较高)。P11页

8. 婴儿学习分三个层次:习惯化、工具性条件反射、言语的掌握。P12页 9. 了解儿童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p12-13页

10.影响儿童发展因素:先天的遗传、后天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

先天的遗传决定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决定了儿童发展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补充内容:绪论首页空白处)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研究方法

1. (填空)研究设计方式:横向设计、纵向设计、交叉设计、跨文化研究设计。P24页 2. (填空)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文化比较法。P26页 考核目标:

—了解遗传素质、神经元、突触等概念 —理解神经的可塑性、动作发展

—掌握影响产前发育的因素,影响神经可塑性的因素、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 儿童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 遗传

1. (名词解释)遗传素质: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P36页

2. 人类遗传的方式:有性遗传(性别) 3. (填空)产前发育的阶段:P41页

a. 胚种期(0-2周)

b. 胚胎期(2-8周):外胚、中胚、内胚 c. 胎儿期(9-37周)

4. (低概率填空)影响产前发育的因素:药物、疾病、辐射、营养、年龄、情绪及状态。P42页

5. 胎教:是间接影响,主要是母亲的情绪影响孩子。 第二节 大脑的发育

1. 大脑结构: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边神经系统。 2. 神经组织: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P47页

3. (名词解释):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P47页 4. 神经胶质细胞不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但对神经元起支撑保护作用,并参与髓鞘的形成。P47页

5. (名词解释)突触: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结构,有传递信息和分析整合的作用。P48页

6. 大脑发育顺序:枕叶(最早)—颞叶(语言)—顶叶(认知)—额叶(思维)P51页

7. (了解,可能出判断)婴儿脑重增加原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加,而主要在于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延伸。P49页

8. (选择、判断)神经可塑性的表现:脑结构的功能重组、细胞层次的神经可塑性、神经可塑性的基因与分子机制。P52-54页 9. 可塑性的影响因素—早期经验 P54页

a. 神经突触的倒U形变化与心理发展关键期 理解即可 b. 神经可塑性与环境刺激的丰富性 第三节 儿童动作发展(浏览,P56-58页)

1. (简答)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一定的先后次序:头部—颈部—躯干—四肢 P58页

a. 从上到下:即先抬头,后坐、站立、走路。

b. 由近及远:先从靠近躯干动作开始,然后出现离躯干远的动作。

c. 由粗到细:先会躯体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后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d. 有整体到分化:从全身性、笼统的、弥散性的动作,逐渐分化为局部的、精细的、专门化的动作。

e. 从无意到有意(重点):先出现无意动作,后出现有意动作。

2. 区别:有意动作:主动控制的,有意识的;无意动作:不主动控制、无意识的。 3. (简答)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P59页

a. 生物学因素:基因、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度(如脑瘫儿童)、感觉经验的统和(经过感统训练改变儿童部分行为习惯,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

b. 非生物学因素:生活环境(气候、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养育观念和方式。 考核目标:

—了解视觉适应、视敏度、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注意的稳定性、分配能力、转移能力和广度等概念

—理解幼儿形状知觉的发展趋势,抚摸对婴儿发展的作用,婴儿面孔偏好的意义 —(重点)掌握培养儿童注意力的原则 第三章 感知觉、注意的发展(重点)

第一节 感觉发展(视觉的发展是最重要,小考点多) 1. (判断)视觉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P68页

明适应:从低亮度到高亮度环境,眼睛的适应过程。

暗适应:对低亮度环境的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2. (名词解释)视敏度:衡量视觉发展优劣的指标,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P69页 3. 了解:视敏度在2岁时接近成人水平。 4. 婴儿阶段会出现试探性啃咬现象。 5. (简答)抚摸对婴儿发展的作用:P74页

a. 刺激感官和兴奋神经中枢感受点,逐渐促进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智能的成熟。 b. 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运动技能的发展。

c. 有助于婴儿产生安全感,为成年后形成独立个性做准备。 d. 促进消化,增加体重。. 第二节 知觉的发展

1. (选择、简答、辨析)儿童图形知觉的发展:

a. 图案>单色刺激 b. 复杂>简单 c. 清晰>不清晰 d. 对比明显>缺乏对比

e. 从关注图案的单元特征到从整体上把握图案。 2. 对幼儿园教育的启示:P77页

a. 小班:辨别圆形、方形、三角形 b. 中班:拼合三角形、拼合圆形

c. 大班: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圆柱形

3. 深度知觉:对远近、深浅的知觉。6、7个月左右是界点。—“视觉悬崖”P77页 4. 婴儿面孔偏好—社会化意义(社会适应) 第三节 注意的发展

1. (了解)注意的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分类: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区分:有无目的,是否需要意志主动控制。 3. (填空、简答)注意发展的意义:P82页

a. 积极维护心理活动,是高质量认知活动的捍卫者

搜索更多关于: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知识点 的文档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7bn78qwzq7dd7d92wv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