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年的山东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附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21:23: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B.渔民只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些地方恰是发现悬棺或崖葬的地方,所以,可基本排除悬棺或崖葬为农耕民所为。

C.人们已发现的悬棺或崖葬,均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且大都在溪流的悬崖上。

D.研究一种风俗,不去研究该风俗形成的客观原因是不科学的。早期渔民的生活环境,就是悬棺葬或崖葬风俗形成的客观原因。 二、6.D(A.以偏概全。“都是古越人所为”错,原文是“古越人及其后人所为”,信息见第3段。B.曲解原文。“只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错误,原文说“这样的环境,只有渔民才有可能在此生产生活”,信息见第4段。C.原文的信息是“已发现的悬棺或崖葬,均在溪流的悬崖上,且大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信息见第4段。D.符合本文的立意,相关表述见第3段。)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越是早期,人类就越受到当时的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的制约。人类许多风俗是自然形成的。这里的“自然”主要是指“自然环境条件”。

B.早期在山溪中生活的渔民,由于山溪两边是高山峻岭、断崖绝壁,他们只能把灵柩放在溪中或者山崖上。

C.江河小溪中的渔民因水而居,因渔而生,漂泊不定而又极其分散,很难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地”。这“地”指的是葬身之地。

D.山体崩塌,形成悬崖,塌下的泥石堵塞水流,水位抬升,形成湖泊,渔民过世后只要把棺木放置在临近水面的悬崖上,这些棺木就自然会成为后人所见的悬棺。

7.D(A、B、C三项理解的依据分别见4、6段,B项分析不够准确。根据原文最后一段,悬棺的形成还有“堤坝渐次下降,棺木也往下排列,到堤坝全部垮塌”的地质变化条件。)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悬棺”的形成有着难解之谜,作者从民俗形成的客观原因和局部地质变迁的角度,对这一特殊葬制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B.要弄清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的悬棺是闽越人的遗物,就应该弄清闽越人的生活习俗与“悬棺”这种崖葬方式的必然联系。

C.除极个别墓主可能因某种特殊需求对棺材作了特殊处理外,悬棺葬或崖葬风俗很平淡,与山间小溪早期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相符。 D.我们不能以农耕文明时的状况去设想早期山溪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先民的这种葬制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葬制,无需奇思妙想。 8.C(A、B、D三项根据文章内容所作的概括和推论都正确。C项有的说法无中生有,“除极个别墓主可能因某种特殊原因将棺材作特殊处理外”,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陶潜传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参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日,必酣饮至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有删节)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属:读zhǔ,连接 .B.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躬:亲自 .C.妻子固请种粳 固:顽固 .

D.于半道栗里要之 要:通“邀”。 .三、9.C(固:坚持。)

10.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②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 ..

B.①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②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C.①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②即便就酌,醉而归 ..D.①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②辄抚弄以寄其意 ..

10.B(A都是代词,代陶潜;B前者连词“用来”,后者介词“把……”;C都是连词,表修饰;D都是代词,代陶潜。) 11.以下各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潜志趣的一项是() ①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②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③令吾常醉于酒,足矣。④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⑤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④⑤

11. B(①说明陶潜的才华;⑤说明陶潜率真。) 12.下列各句对选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陶潜志向高远,热爱田园生活,但是由于身体羸弱,不得不再次出来做官。

B.陶潜曾经做过州祭酒、州主簿、镇参军、建威参军、著作佐郎等官,但终于不能忍受为官的束缚,做《归去来》辞官回家。 C.陶潜虽然不热衷官场,但为人率真,他用客人的头上戴的葛巾滤酒说明如此。

D.陶潜自幼志向高远,才华出众,虽然在官场上旅进旅退,但是朝廷依然想征召他做官,可惜他却死了。

12.(B“州主簿”、“著作佐郎”陶潜为就职。)

第Ⅱ卷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答: 。 (2)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答: 。 (3)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答: 。

2017年的山东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附答案)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7c9b9i9yi5zpak1cslt1is53085cn00i7d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