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电影文学鉴赏论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7:17: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电影文学鉴赏之感

摘要 电影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电影中表现手法和技巧的运用是与现代科技的发展紧密联系的,而影片文化也与文学息息相关。要想深入了解电影这门艺术,一天两天的学习是不够的,它就像一门学科,源远流长,潜心钻研才会有所造诣。尽管我们不是影视专业学员,但是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仅仅学习本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做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所以,提高自己影视情操、审美观念是有必要的。所以通过本学期选修电影文学鉴赏,我对电影艺术有了初步了解,下面我将从电影表现手法中的声画结合、蒙太奇、长镜头和影片主题文化表达,这四个方面来对我的课程学习进行总结。 关键词 声画结合 蒙太奇 长镜头 主题文化 正文 一、声画结合

1927年,影片《爵士歌王》开创了有声电影时代。从此之后,影视中的画面与声音联系越来越密切,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声音与画面并不只是简单的相加,它们的结合方式更是一种新的审美创造。影片中声画结合方式从存在形式上可以划分为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离两种形式,从相互关系可以划分为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两种关系。声画同步与分离的区分在于声音是否是画面中的人或物所产生的。它们比较简单,人们认识起来比较容易。而本文将着重对声画同一和声画对位进行介绍。

(一)声画同一

声画同一指画面和声音无论是采用同步或是分离的方式出现,它们在内容、情绪、节奏等方面是统一的,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如美国电影《野孩子》中鲍碧摩尔跟室友凯特她们一起到镇上挑衣服为舞会打扮准备时,鲍碧摩尔给她们几个配衣服,各种试镜的这个场面配上了欢快奔放的歌曲,画面造型动感很强之下配上如此激动炫曲无疑深刻地表达了鲍碧摩尔与凯特她们难得的友谊和火热的青春。总之,此处的配乐使得此场景成为影片中小小的高潮。还有影片《保镖》快结尾处,Rachel从飞机跑出来与在飞机场目送她的frank的拥抱、亲吻时,影片主题曲《I will always love you 》响起,铿锵有力而又激动人心的音乐跟画面上他们激情相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让剧情一下子就达到顶峰。

(二)声画对位

对位这个术语借于音乐学中的对位法,指在复调音乐中两个以上的独立旋律的结合。在影视艺术中声画对位则用来指声音和画面之间在情绪、内容、艺术形象的表述上相互对立的对比性关系,他们通过差异来达成和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声画对位所产生的结果不是画面与声音的相加,而是通过对位创造了一种既超过了画面也超过了声音表现力的新的意义。如法国影片《愤怒的人》中,父亲接到警方通知从法国赶到多伦多来认他儿子的尸体,画面上虽是多伦多的繁华闹市,音乐却是单簧管独奏的阴暗悲伤那个的布鲁斯音调。画面与音乐情调鲜明不协调,却是反衬了父亲痛失爱子的沉重心情,深刻地感染了观众。又如,在西方90年代的诸多优秀影片中,美国的《教父3》值得一提,该片的结尾处歌剧《乡村武士》的应用令人叹服:在荧幕上出现野蛮、血腥的黑帮火拼场面同时,传出了《乡村武士》美好、优雅的歌剧音乐,画面与声音形成了强烈的声画对位关系,使影片的主题更为鲜明也更为深刻。

二、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译音,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构成、组合。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影视艺术的空间和时间视觉和听觉的综合性是通过蒙太奇来完成的,正如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普多夫金所说: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蒙太奇是按照特定的创作目的和遵循一系列艺术规则对镜头、画面与声音进行有机组合的基本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创造出影视作品空间和时间的完整性、统一性,完成对人物、环境和事件的叙述,表达具有内在逻辑的思想和情感,创造和谐的节奏和风格。因而,蒙太奇不只是一种剪辑规则,也是一种创作方法,它不仅体现在实际连接的后期剪辑中,而且还体现在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的构思、创作以及由各个创作部门合作完成的整个创作拍摄过程中。

蒙太奇已经是成为一种大众艺术技巧,潜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们把报纸期刊上的一部分篇幅剪切,少年时候把各种大头贴组合贴在青春回忆录上,到现在大学里常见的各种MV、微视频的制作等。蒙太奇是一种手法,声画的各种组合也可以称为声画蒙太奇;蒙太奇节奏,还是一种创造风格。如《野孩子》中,鲍碧摩尔带领艾比蒙特的长曲棍球队与史顿学校竞赛时,镜头一直在她们打球与跳斗志舞之间快速切换,这是运用了跳跃节奏的蒙太奇,在画面上造成一种快节奏的动感,创造了一种热烈奔放的电影风格。

蒙太奇从功能上可以区分为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修饰蒙太奇等。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复现蒙太奇、转换蒙太奇,连接蒙太奇等。下面列举几个常用的蒙太奇进行分析。

(一)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指将不同空间和相同(不同)时间发生的相对独立的情节分别并列叙述的蒙太奇形式。如影片《生死抉择》的情节开端部分,运用李高成回家和中纺厂发生群众申诉的重大事件进行对比,一方面是李高成去北京中央党校学习一年后回家与家人重逢,本应好好叙叙家常;一方面是群众集会声势浩大地要向上级申诉,使他们必须回厂里处理工厂危机,这样剧情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起到一个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又如影片《罗拉快跑》中,整部影片三次都是用了

平行蒙太奇,罗拉为了救他的男友曼尼,在20分钟之内,是怎么用各种方法筹集10万马克,整个过程会遇到什么突发情况,而曼尼在同一时间里他又是在干什么,这两条主线分头并进,把他们联系起来的就是时间,镜头在快速运动,紧张气氛下,烘托了罗拉对曼尼真爱是如此难得与珍贵。

(二)交叉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是指将不同空间、同一时间的相互紧密联系的情节交替叙述的蒙太奇形式。著名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当玛蒂达全家人遭到诺曼史丹菲尔血洗时,而她本人却在超市外买东西从而躲过被杀的经过,这两个场景是在同一时间却是不同的空间里发生的,这种交叉叙述,增强了悬念感,戏剧冲突感。使得观众也为影片中的小女孩遇到这种惊险的场面而捏了一把汗。交叉蒙太奇在影片中是很普遍的。它使电影的剧情叙述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影片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在最近上映的《左耳》中,当黎吧啦被车撞而死之后,影片把镜头一一放到她奶奶伤心为她烧丧衣,而张漾一个人在以前那个阳台上内疚地喝酒,左耳更是跑到海边痛不欲生喊叫的三个画面中,这些都是交叉蒙太奇的典型运用。还有《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里, 当布鲁诺穿着和仕穆埃尔一样的条纹衣服,集中营里所有犹太人被纳粹统治者赶到黑室中用毒气毒死过程中,而布鲁诺的父母在下雨的环境背景下焦急等寻找他,镜头画面在两者之间穿插叙述,给人造成了一种紧张感,他那个毫无人性的纳粹军官父亲造孽把他害死,使得布鲁诺的死成为一个大的笑话。

(三)复现蒙太奇

复现蒙太奇指体现一定寓意的镜头画面或场面在影片中的关键时刻反复出现,造成强调、对比、呼应、渲染等艺术效果。影视艺术的各种构成元素如人物、景物、场面、动作、对话、细节等都可以通过反复出现,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例如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里昂总携带在身边的那株盆栽,一直反复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它被带到新的宾馆里,就连最后在危险时刻,里昂还是让玛蒂达抱着盆栽从通风管道逃生,最后里昂死了,但是盆栽曾经是里昂的精神伴侣,他跟盆栽一样沉默,一样没有根。寓意着里昂过去漂泊、孤单、缺乏安全感,但影片结尾,玛蒂达把盆栽移植种在大地上,也就是让里昂终于得以“落地生根”,不再漂零。一个景物的出现,成为一条线索,隐隐约约地把主题表现出来了,给观众一种饱和感。

三、长镜头

上面讲到蒙太奇,那就不得不讲与蒙太奇有相对比性的长镜头了。长镜头是指影视作品中时间值在30秒以上的单镜头。常规影视作品一般都是由数百个镜头构成的,有的单个镜头的时间可能是几秒钟,但有的镜头却可能是长达几十秒、几分钟,甚至更长,这就是所谓长镜头。长镜头是由法国电影理论家极力倡导的,而蒙太奇则是由爱森斯坦提出的,他们两个理论尽管有一定对抗性,但各有各的优点,而且一部影片只有融合了两者,才更具完整性与美学性。

《野孩子》这部影片中的开头就是运用了长镜头,影片一开始就把镜头放在鲍碧摩尔躺在床上,画面慢慢地移动,没有声音,将近过了30多秒,画面才开始有动感,而且前后一静一动,前者的太平静与后者激扬配音形成强烈对比,此处的长镜头因为边缘的不确定性,使得后来空间跳跃感很强,那个紧接着的画面

是观众意想不到的。所以说,长镜头具有比其他普通镜头更开放的空间容量,而且由于增加了画外空间作为画内空间的参照,也使得画面表现力得到了增强。在《左耳》影片中,黎吧啦被车撞倒在马路上,镜头中只有她自己孤独无助地躺在在雨血中,镜头慢慢地在移动,画面定格在那里,而且配音凄凉,此处长镜头的运用使得,使得黎吧啦场景刻入观众心中,而且久久不能忘记,突出她死得悲凉。

四、主题文化

一部影片就如一篇文章一样,它是有它的文化主题的。电影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每一部影片都有它的文化背景,而且影片创作者也努力让它所想要表达的主题影响更多的观众。而且也正因为有不朽的主题文化,它才更让观众铭刻于心。

影片的主题是整部电影的精髓,影片《保镖》中表达的就不仅仅是Frank与Rachel难得而又永恒的爱情和美国精神下的职业操守,更高层次应该是人人生而平等这个理念。而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影片中,通过以小孩的视角和他悲惨的命运去描述二战期间,很多无辜的犹太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被惨无人道地杀害,揭露了德国纳粹人的残忍、暴行。在《野孩子》影片中,影片主题关乎青少年教育方面,如何帮助一个少年度过叛逆心理期,教导他们怎样处事和珍惜友谊。

总之,一部成功的影片,它的影片文化是会让人们产生情感共鸣的,它是可以让人们的心灵受到高尚道德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大众教育的目的。大学生通过电影文学鉴赏课上对影片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审美水平,还受影片感染,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己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仲呈祥 《大学影视》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第1版 [2]彭吉象《影视鉴赏》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第1版

[3]刘宏球《影视艺术概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2年5月第1版

搜索更多关于: 电影文学鉴赏论文 的文档
电影文学鉴赏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7d4670bqh1h1yl7prm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