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小学试题、试卷、教案资料
(二十七) “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二)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春 夕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 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用东风送我经过楚城,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E.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解析:选AC A项,“东风送我经过楚城”错,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C项,“连年累月,无心翻书”理解错误,颈联中“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正确理解是: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
(2)“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有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十四个字,却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一联上句巧用梦境,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郁结成梦,梦已回故园,然而毕竟像庄周梦蝶那样虚幻而短暂;下句写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啼唤,更加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这一联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①
精选中小学试题、试卷、教案资料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菩萨蛮 黄鹤楼 1927 春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 ①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②九派: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③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
(1)下列对本词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阕第一、二句之意:渺无边际的长江,横贯在大地上,漫长的铁路线贯穿南北。 B.“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一句是写近景,一句是写远景,先近后远。 C.下阕第一、二句之意:黄鹤飞到了遥远的天上,此地只剩下供人游览观赏的黄鹤楼。 D.下阕第三、四句之意:端起酒杯洒向滔滔江水,心潮像长江巨浪,一浪高过一浪。
E.古人习惯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这里的“把酒酹滔滔”是指对着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解析:选BC B项,应为“一句是写远景,一句是写近景,先远后近”。C项,应为“黄鹤不知到哪里去了”。
(2)本词上阕语言运用颇具特色,请从炼字、句式、押韵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答:
参考答案:上阕多用叠音词。词中“茫茫”“沉沉”“苍苍”等词语表现出长江、铁路线、烟雨等景物广阔、漫长、沉郁的特点,从而勾勒了一幅萧索压抑、苍茫无际的画面,传达了词人低沉、苍凉的心绪。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遣 悲 怀
元 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1)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
②
③
①
②
③
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