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开户难、结算难、借贷难”的矛盾。
时间 1979年 1986 事件 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成立 城市信用合作社在大中城市推广(1986年初不到1000家,1988年底3265家,1994年底5200家) 1994年 国务院决定合并城市信用社,成立城市合作银行 1998年 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 2005年11月28日 安徽省内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7家城市信用社合并重组成立徽商银行 截止2006年6月 9家城市商业银行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 2006年4月26日 上海银行宁波分行开业,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第一家跨省区设立的分支机构 2006年11月8日 北京银行天津分行开业 2007年1月24日 由江苏省内10家城市商业银行组建成立了江苏银行 近几年,城市商业银行呈现出三个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引进战略投资者,二是跨区经营,三是联合重组。
4、农村金融机构
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在合并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2007年批准设立的新机构)。
(1)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
时间 新中国成立初—1957年底 20世纪70年代 1984年 事件 全国成立由农民“自愿入股”的农村信用社8.8万多个,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了“一乡一社” 将信用社先交给中国人民银行、后交给中国农业银行管理,实际上走了了“官办”的道路。 以恢复和加强农村信用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为目的,农村信用社在农业银行的领导下开始了以“三性”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1996年 《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将农村信用社办成农民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决定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并决定“在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已经商业化经营的农村信用社,经整顿后可合并组建成农村合作银行”。 2000年7月 2001年11月29日 2003年4月8日 截止2006年底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大幕最先在江苏拉开。 全国第一家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张家港市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 全国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正式成立 全国共批准13家农村商业银行、80家农村合作银行开业 5
附注: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合作银行的区别?
对比项目 组成 设立地区 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合作银行 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 城乡一体化程度高,农业比重在遵循合作制原则基础上,吸收股份制运作机低,对支农服务要求较少 制,实行股份合作制。 股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同股同股权分为资格股、投资股两种,资格股实行一权、同股同利。 人一票,投资股每增加一定额度就相应增加一个投票权。 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同时设权力机构是股东代表大会,股东代表由股东选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举产生,同时设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 层。 股权设置 法人治理 (2)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
2007年1月29日,银监会发布并正式开始施行《村镇银行管理
暂行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
对比项目 资金来源 村镇银行 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可吸收公众存款。 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发放短、中、长期贷款 资金运用 可办理银行各类业务 可向公众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及办理各项业务 农村资金互助社 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可吸收社员存款、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和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 发放社员贷款,确有富余的可存放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购买国债、金融债券。 可办理结算、代理业务 不得向非社员吸收存款、放贷款及办理其他金融业务,不得以该社资产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担保。 设立方式 5、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时间 1986年恢复并开办 2006年12月31日 2007年3月20日 事件 国内经济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主要目的是回笼货币,是邮政部门代理人民银行经办储蓄。 银监会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挂牌,其市场定位是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与其他银行形成互补关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外资银行
(1)定义——经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以下机构:一家外国银行单独出资或与其他外国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外国金融机构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外国银行代表处。其中,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统称为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
6
(2)大事记
时间 1979年 事件 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我国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外资银行代表处)。 2001年12月11日 我国正式加入WTO 2006年12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国务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月11日 例》、银监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生效,标志着中国正式全面开放银行业,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非审慎性限制。 截止2006在华注册了14家外国独资和合资银行(19家分支机构)、74家外国银行设立年12月末 了200家分行和79家支行、186家外国银行设立了242家代表处。在华外资银行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033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8%,共有27家外资金融机构注资入股了我国的20家商业银行。 (3)经营范围 机构 外商独资银行 中外合资银行 外国银行分行 机构名称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信托公司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 汽车金融公司 货币经纪公司 经营范围 可以经营部分或全部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可以经营结汇、售汇业务 可经营部分或全部外汇业务及对除中国境内公民以外客户的人民币业务。 7、非银行金融机构 事件 1999成立,包括信达、长城、东方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已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的处置任务,正在探索实行股份制改造及商业化经营。 1979年,新中国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2007年3月1日施行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了信托公司所应遵守的规范。 2004年7月27日修订后实施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它是一种完全属于集团内部的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仅限于企业集团成员。 2007年3月1日施行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它是以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2003年10月3日起施行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贷款的非银行金融企业法人。 2005年9月1日起施行《货币经纪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是在中国境内设立的,通过电子技术或其他手段,专门从事促进金融机构间资金融通和外汇交易等经纪服务,并从中收取佣金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背景知识: 监督管理委员会 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中国证监会 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经纪公司、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 中国保监会 财产、人身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第2章 银行经营环境
一、经济环境
银行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发展中的投融资需求和服务性需求。经济环境构成银行运行的基础条件和背景,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银行经营状况。
1、宏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状况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和前景等方面。 宏观经济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状况和前景 对银行的影响 决定了银行的资金实力、业务种类和经营范围。 影响经济主体的收入、资产价值和对未来的信心,从而对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直接影响。 7
(1)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指标 宏观经济发展目标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衡量指指标释义 标 国内生GDP: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产总值 示的产品和劳务总值。区分国内生产(常住居民生产)和国外生产。 指劳动力人口(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中失失业率 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我国公布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根据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数统计城镇失业人数)。 常用指标有消费者物价指数(使用最多)、生产者物价指数、国内通货膨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基胀率 年的比率)。 包括经常项目(反映一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况,是最具综合性的国际收对外贸易指标)和资本项目(集中反映一国同国外资金往来的情况,支 反映一国利用外资和偿还本金的执行情况)。 (2)经济周期
又称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
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经济波动的周期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一般来说,如果经济处于繁荣时期,银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就会比较好,如果经济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银行业整体上也难以保持健康。
2、经济结构——从不同角度考察的国民经济构成
(1)构成: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等。
(2)对商业银行的直接、间接影响
经济结构会通过影响一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来影响商业银行;
经济结构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主体对商业银行服务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
(3)产业结构
国民经济可分为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采矿、制造、建筑、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其他行业)。由于我国经济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从而限制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4)消费与投资的比例
GDP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 消费 投资(又称资本形成) 净出口 私人消费(不含私人购买住房的支出) 政府消费 固定资本形成(含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 存货增加 出口额—进口额 在中国,推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投资,决定了商业银行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