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0:42: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防治原则:

减少侵染来源和喷药保护,是防治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主要措施。 减少侵染来源的基本方法,是园林栽培技术措施,并辅以化学防治。

减少侵染来源的方法有:注意场圃卫生;使用无病的种苗、接穗等;避免易感染某种病害的多种寄主植物的混植;有病地段秋季深翻,或覆盖塑料膜等。 主要的叶、花、果病害: 1、 真菌性病害

a 白粉病:由子囊菌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的真菌所致的一类病害 b 叶锈病:由担子菌门冬孢菌纲锈菌目的真菌引起 c 炭疽病

d 叶斑病及叶枯病: e 叶部畸形病: f 其他真菌性病害:

2、 细菌性病害

疫病: 细菌性病害,发展迅速,众多侵染点相合并,最后导致整株萎焉的斑点病。 防治:

3、 病毒性病害 4、 线虫病害 5、 藻类病害 6、 植原体病害

H 园林植物茎干部病害 病原:

低等的疫霉属真菌 子囊菌 半知菌 担子菌

两种类型病原物的特点:

寄生性强的病原物(病毒、植原体、线虫、锈菌和部分细菌)分布不很普遍,寄主范围较窄。

寄生性弱的病原物(大多数真菌和部分细菌)专化性一般不强,寄主范围比较广,一般在树干或树皮上营腐生或兼性寄生生活。 病害的发生特点:

1、 病菌的侵染途径一般为伤口或自然孔口 2、 病菌大多有潜伏侵染特性 3、 病害的发生与植物生长势有关 防治特点:

寄生性强的病原物引起的茎干病害: 1、 植物检疫 2、 建立无病苗圃

3、 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寄生性弱的病原引起的病害: 1、 加强管理,提高植物生命力 2、 加强管理,减少各种伤口

I 园林植物根部病害

病原:引起根病的病原,一类属于非侵染性的,如积水、施肥不当、土壤酸碱度不适等;另一类属于侵染性的,主要由真菌、细菌、线虫引起。

精品

.

侵染循环的特点: 引起根病的病原物主要在土壤、病残体和球根上越冬;

病原物传播的传播途径:靠雨水、灌溉水、病根与健根之间的相互接触 根线虫及菌索的传播途径:主动传播 防治原则:

1、 根病的发生于土壤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故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立地条件,以及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是一项根本性的预防措施;

2、 严格实施检疫、病土消毒、球根挖掘及栽植前的处理,是减少初侵染的重要措施; 3、 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对由死养生物引起的根病在防治效果上是明显的。

二、 园林植物虫害

A 昆虫的外部形态与内部器官 1、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2、 昆虫的头部

头部的器官(口器、触角、复眼及单眼) 器官的变化

昆虫的头部:由头壳组成,后面与胸部用颈连接;

主要器官和附肢有:1对触角、1对复眼、单眼和口器; 是取食和感觉的中心。 触角的结构及类型 触角的定义:

触角是昆虫头部的一对附肢,为绝大多数昆虫所具有,位于额的两侧,其上着生有许多的感觉器,能感受分子级的微小刺激,具有嗅觉和触觉功能,是昆虫觅食、求避敌等重要生命活动的基础。 触角的基本构造:柄节、梗节和鞭节 触角的类型:

据形状、长度、结构等分12个基本类型 1.刚毛状(setaceous):如蜻蜓、蝉、叶蝉等的触角。

2.线状(filiform)触角又丝状触角:是最常见的类型,如螽斯类、天牛类 3.念珠状(moniliform):如白蚁、褐蛉等的触角。

4.棒状(clavate)棒状触角又称球杆状触角,如蝶类和蚁蛉类的触角 5.锤状(capitate):如郭公虫等一些甲虫的触角 6.锯齿状(serrate):如部分叩甲、芜菁雄虫等的触角 7.栉齿状(pectinate):如部分叩甲及豆象雄虫的触角 8.羽状(plumose)又叫双栉状(bipectinate):如很多蛾类雄虫的触角 9.肘状(geniculate)又叫膝状触角:如蚁类、蜜蜂类、象甲类昆虫的触角 10.环毛状(whorled):如雄性蚊类与摇蚊的触角。 11.具芒状(aristate):为蝇类所特有。 12.鳃状(lamellate):如金龟甲之触角。 触角的主要功能:嗅觉、触觉与听觉

口器的构造及取食方式、危害症状

口器:一般位于头部的下方,具有取食食物的功能 口器的类型:

1、 咀嚼式口器:取食固体食物由上唇、下唇、1对上颚、1对下颚和舌五部分组成。以蝗虫口器为代表。 为害状及防治特点:其典型为害状是造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如有的能把叶片食成缺刻,花蕾残缺不全,穿孔或啃食叶肉仅留叶脉,甚至将叶片吃光;有的潜食叶肉,有的钻蛀枝干、茎干,有的咬食根部。防治上应使用胃毒剂或触杀剂。

精品

.

2、吸收式口器:取食液体食物。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由喙、两对口针(1对上颚口针和1对下颚口针)及具有强有力的抽吸机构的食窦唧筒组成。为蝽类、蝉类、蚜、蚧等具有。 锉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 舐吸式口器

为害状及防治特点:常使植物呈现褪色的斑点。卷曲、皱缩、枯萎或畸形;有的形成虫瘿。防治上应使用内吸剂和触杀剂。

3、 嚼吸式口器:既可取食固体食物,亦可取食液体食物

复、单眼的位置

复眼:具有成像、测速等视觉作用。 单眼:

包括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它们只能感受光线的强弱与方向而无成像功能。

(1)背单眼:为成虫和不全变态类的若虫或稚虫所具有,着生于额之上部,常为3个或1-2个。若为3个常呈倒三角形排列。

(2)侧单眼:仅为全变态类幼虫所具有,位于头部两侧,常l~7对不等,其数目与排列方式对幼虫的分类有较大用途。

3、 昆虫的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体节组成; 3对足------每节1对

2对翅------中、后胸各1对 是运动中心。 胸部的构造:

胸部的每一个胸节都是由4块骨板构成的。背面的称背板,左右两侧的称侧板,下面的称腹板。 骨板的名称按其所在胸节而命名,如前胸的背板称前胸背板,中胸的称中胸背板等。

各板又被若干沟分成一些骨片,这些骨片又各有其名称,如中胸背板常有1块小形的骨片称为小盾片,其形状、大小常作为辨识昆虫种类的依据。

足与翅

足的构造、类型及功能之间的关系 翅的类型、在分目中的地位 足

足的基本构造: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组成。 昆虫足的类型:

1、步行足(walking legs或ambulatorial legs):最常见,某些特化类型有时亦能用于行走。步行足还有帮助捕食、清洁、抱握雌虫、攀缘等功能。

有些学者还虎甲、步甲、蜚蠊等能快跑的足专称为疾走足; 2、跳跃足(jumping legs或saltatorial legs):股节特别发达,胫节细长,当股节肌肉收缩时,折在股节下的胫节又突然伸开而使虫体向前上方快速运动,如蝗虫、跳蚤的后足 3、捕捉足(grasping legs或raptorial legs):基节多延长,股节发达,股节与胫节上多有相对的齿或刺而形成一个捕捉机构,如螳螂、猎蜡等很多捕食性昆虫的足。有些猎蝽的足并不特化,但它们能用前足蘸以植物的胶黏捕猎物。

4、开掘足(digging legs):较宽扁,股节或胫节上具齿,适于挖土及拉断植物的细根。如蝼蛄、金龟甲、蝉的若虫等土栖昆虫的前足。 5、游泳足(swimming legs):稍扁平,具较密缘毛,形若桨,适于划水。水生昆虫的足(除有些种类的前足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游泳的形态特化。

精品

.

6、抱握足(clasping legs):较短粗,跗节特别膨大,具吸盘状构造,在交配时能挟持雌虫,如龙虱雄虫的前足。

7、携粉足(pollen-carrying legs):多毛,较宽扁,基附节甚大,适于采集与携带花粉,如蜜蜂总科昆虫的后足。

8、攀握足(clinging legs):又叫攀悬足、攀缘足等,各节较短粗,胫节端部具1指状突,与跗节及呈弯爪状的前跗节构成一个钳状构造,能牢牢夹住人畜毛发等。如虱类的足。

翅的类型:

据形状、质地与功能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9种。 1、膜翅(membranous wing):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蚜虫、蜂类 2、毛翅(piliferous wing):膜质,翅面与翅脉被很多毛,多不透明或半透明;如毛翅目。 3、鳞翅(lepidotic wing):膜质,因密被鳞片外观多不透明;如蝶、蛾。 4、缨翅(fringed wing):膜质透明,脉退化,翅缘具缨状长毛;如蓟马。 5、半覆翅(hemitegmen):臀前区革质,其余膜质,翅折叠时臀前区覆盖住臀区与轭区起保护作用;如多数竹节虫后翅

6、覆翅(tegmen,复tegmina):革质,多不透明或半透明,主要起保护后翅的作用;如蝗虫、叶蝉前翅。 7、半鞘翅(hemielytron,复hemielytra):又称半翅,其基部革质,端部膜质;如大多数蝽类前翅。 8、鞘翅(elytron,复elytra):全部骨化,坚硬,主要用于保护后翅与背部;如鞘翅目前翅。 9、棒翅(halter):称平衡棒,后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状,飞翔时用以平衡身体;如双翅目后翅,捻翅目前翅。蚊、蝇、雄性介壳虫的后翅。

蛹的类型(重点掌握)

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等,分为 离蛹(exarate pupae):又称裸蛹,其附肢和翅不贴附在身体上,可以活动,腹节间也能活动;如鞘翅目的蛹。在脉翅目和毛翅目昆虫中,蛹甚至还可爬行及游泳。 被蛹(obtect pupae):体壁多坚硬,附肢和翅紧贴在蛹体上不能活动,腹部各节多不能扭动。如鳞翅目的蛹。 围蛹(coarctate pupae):蛹体本身是离蛹,只是蛹体被末龄幼虫所脱的皮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而已。如蝇类的蛹。

4、 昆虫的腹部:由9~11节组成,两侧有气门,内部为生理器官,是生理代谢和生殖中心。 鳞翅目和膜翅目叶蜂类的幼虫,腹部还具有腹足: 区别:

鳞翅目幼虫:5对;第3至第6和第10腹节(臀足)上;末端具趾钩。 叶蜂类幼虫:6-8对;;从第2节开始有;末端无趾钩。 5、 昆虫的体壁 6、 昆虫的内部器官

.昆虫纲与节肢动物门其它纲的区别:

精品

搜索更多关于: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答案 的文档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7gnb4g96h0weks4q8jb3z01x0bvw200n91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