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 D.心理特征 22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22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23.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相关的一项是(A ) A. 主体性教学 B. 尝试教学 C. 反思教学
224.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225.教师分析研究所教学科的教材及课标(大纲),变革与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从问题出发,开展专题性的课题研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是属于教师哪一方面的工作( C) A. 教育工作 B. 教学过程 C. 教育科研 D. 管理与组织 226.小组学习属于新课程倡导的哪一种学习方式( C) A. 自主学习 B. 探究学习 C. 合作学习 D. 接受学习
227.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B ) A.竞争目标结构 B.合作目标结构C.个别化目标结构 228.主体性教学与下列哪一教学策略有着高度的相似性(A ) A. 自主学习 B. 合作学习 C. 探究学习 D. 发现学习
229.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C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230.在形式上,尝试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先后顺序,下列属于其特征的是(D )
26
A. 先提出教学目标 B. 提出问题、学生钻研 C. 学生读书、教师指导 D. 先练后讲、先试后导 23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B )
A. 针对学习自主性 B. 人际交往,相互促进 C. 个性张扬 232.发现教学法重视问题的认知属性,其认识起点是( C)
A. 教学的情感应力 B. 学习的心理动力C. 问题刺激的阈值水平 D. 问题数量的多少
233.教师通过自己长期的辛勤工作,使学生提高了思想品德素养,完善了知识与能力,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事实集中反映了教师哪一方面的能力(A ) A. 教育能力 B. 教学能力 C. 教育科研能力
234.有两个学生,他们各自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的成绩预期是:甲生80分,乙生100分。结果,两人都考了85分。甲乙二生的心理挫折,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B) A. 甲生的挫折心理大于乙生 B. 甲生的挫折心理小于乙生 C. 两生一样大 D. 无法判定
235.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C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236.在教学中,下列哪一说法或行为体现了教育民主( B) A.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绝对权威 B.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 C. 学生按班主任意图主持班会 D. 学生不完成教师布置的事 237.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A ) A.随练习次数而提高 B.随练习次数而降低 C.初期进步快,以后渐慢
238.在教学中,下列哪一说法体现了问题链教学( C) A. 学生领会课文意思 B. 以学习小组形式讨论学习
27
C. 通过材料感知产生疑问 D. 学生遇到问题不能解决 23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马斯洛
240.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教育名言:“没有哪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这句话直接与下列哪一思想、学说相支持(B ) A. 实用主义教育 B. 人本主义教育 C. 建构主义教育 D. 信息技术教育 241.下列哪一说法与新课程教育思想一致( B)
A. 潜能外显化过程不需要教师的参与 B. 学业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 C. 考试是为了鉴别素质优劣
242.下列哪一项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常用方式( A)
A. 素质成长记录袋 B. 学具展览 C. 计算机动画制作 D. 学科竞赛
243.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以下哪个数值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B ) A.70% B.50% C.30%
244.“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当代教师崇高职业操守的概括。为师的含义是(A ) A. 传道、授业、解惑 B. 培养优生,转化差生 C.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D. 努力工作,爱岗敬业 245.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E.《论语》 246.( B )年4月12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教师资格考核。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1985 B.1986 C.1988 D.1993 E,1997
247.“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28
248.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249.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250.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25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52.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253.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254.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255.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56.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25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
29
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258.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259.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60.“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261.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262.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26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264.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65.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
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