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第37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3.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考纲要求 4.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6.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7.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考点一 晶体的常识
1.晶体与非晶体
结构特征 晶体 结构微粒周期性有序排列 非晶体 结构微粒无序排列 自范性 性质特征 熔点 异同表现 两者区间接方法 各向异性 有 固定 无 不固定 各向同性 看是否有固定的熔点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别方法 科学方法 2.得到晶体的途径 (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胞
(1)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2)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 ①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②并置:所有晶胞都是平行排列的,取向相同。 (3)形状:一般而言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 【感悟测评】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测定其有无固定熔沸点。( ) (2)冰和固体碘晶体中微粒间作用力相同。( ) (3)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排列。( ) (4)凡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
(5)缺角的NaCl晶体在饱和NaCl溶液中会慢慢变为完美的立方体块。( ) 答案:(1)× (2)× (3)√ (4)× (5)√
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 (1)如图:
(2)当晶胞为六棱柱时,其顶点上的粒子被6个晶胞共用,每个粒子属于该晶胞的部分11为,而不是。 68
(3)若1个晶胞中含有x个微粒,则1 mol晶胞中含有x mol微粒,其质量为xM g(M为微粒的相对“分子”质量);1个晶胞的质量为ρa g(a为晶胞的体积),则1 mol晶胞
3
3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的质量为ρa NA g,因此有xM=ρaNA。
考向一 晶胞中粒子个数的计算
1.下图为离子晶体空间构型示意图:(·阳离子,o阴离子)以M代表阳离子,以N表示阴离子。写出各离子晶体的组成表达式:
3
3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答案:MN MN3 MN2
2.已知镧镍合金LaNin的晶胞结构如下图,则LaNin中n=________。
11
解析:La:2×+12×=3
2611
Ni:12×+6×+6=15
22所以n=5。 答案:5
3.某晶体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这种晶体中A、B、C三种粒子数之比是( )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A.3∶9∶4 C.2∶9∶4
B.1∶4∶2
D.3∶8∶4
1111
解析:A粒子数为6×=;B粒子数为6×+3×=2;C粒子数为1;故A、B、C
12246粒子数之比为1∶4∶2。
答案:B
4.如图是金属原子M和非金属原子N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则其分子式为________.
解析:由于M、N原子并不存在共用关系,而是形成一个独立的气态团簇分子,其分子式可由原子个数来确定,而不能用均摊法。
答案:M14N13
考向二 晶体的密度及晶体粒子间距的计算
5.某离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X(体的中心。试分析:
)位于立方体的顶点,Y(○)位于立方
K12小学初中高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