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消费和投资。
③如果?不变,投资增加200亿元,均衡产出是否会发生变化? (3)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 c?100?0.8y,投资为500亿元。 ①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②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0亿元,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③若投资增至1000亿元,试求增加的收入。
④若消费函数变为 c?100?0.9y,投资仍为 500亿元,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0时,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⑤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4)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0.4y,投资从300增至500亿元时,均衡产出增加多少?
(5)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 政府转移支付tr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
。 ?62.5,税收t?250,边际税率??0(单位均为10亿元)
①求均衡收入。
②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③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 1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④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而边际税率??0.1,求均衡国民收入。
(6)现有一与国外不发生经济关系的封闭经济体,其消费函数为:c?50?0.75yd,(单位:亿元)。
①假如投资为50,政府购买支出为50,试问此时均衡产出为多少?试问此时发生的是紧缩缺口还是膨胀缺口,缺口是多少?
②假如投资为50,政府课征50的税,其中40用于购买支出,剩下的则用于政府转移支付,试问此时的均衡产出为多少?若充分就业的均衡产出为500,试问此时发生的是紧缩缺口还是膨胀缺口,缺口是多少?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胡振华.《宏观经济学》.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习题解答 1.略
2.√√√××× 3.BDACD BCECD BD
4、问答题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解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因为存货是投资的一部分,如果计划投资中存货投资为非零,则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可以不为零,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如果计划投资中存货投资为零,则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可为零,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2)在一个资源未充分利用的封闭经济中,边际消费倾向为0.8,如政府一方面课征10亿元的财产税,并将此税收用作采购,试问此一收一支,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否相互抵消?若不是,则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有多大?
解答:根据乘数原理,当边际消费倾向为0.8时,政府购买的乘数为5,税收乘数为负4。因此在一个资源未充分利用的封闭经济中,如政府一方面课征10亿元的财产税,并将此税收用作采购,二者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不能互相抵消,政府采购支出的影响大于税收的影响。根据公式加国民收入50亿元,根据公式
kg??y?g,政府购买10亿元可增
10亿元将使国民收
kt??y?t,课征
入下降40亿元。二者相互作用,将使国民收入增加10亿元。
(4)陈述投资对国民收入的乘数作用。
解答:乘数是指自发的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均衡产出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均衡产出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自发总需求由多个部分组成,投资是其中之一,
投资支出转化为居民的要素收入。当增加100亿元投资用来购买投资品时,实际上是用来购买制造投资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因此,这100亿元就以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生
产要素所有者的手中,即居民手中,从而居民收入增加了100亿元,这100亿元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
投资支出转化为居民的要素收入。居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分解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100亿元的收入增量最终被分解为消费增量和储蓄增量。消费支出也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消费变动意味着总需求变动,消费增加即是总需求增加。这部分需求的变动是由收入的变动所引起的,属于引致需求。居民收入变动引致消费需求变动。
引致需求拉动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又引致消费需求,引致需求与国民收入相互作用,形成乘数效应。新增的消费支出又以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生产消费品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手中,从而使社会居民收入又不断增加,这是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
上述的过程不断持续循环,由投资增加带动的国民收入就不断增加,从而形成国民收入的倍数效应,这就是投资的国民收入的乘数作用。
(5)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解答:根据定义,边际消费倾向为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边际储蓄倾向为增加的储蓄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MPC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等于1,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
因为,∵ c?s?y
?c??s??y
∴
?c?s?y
+??1 ?y?y?y
即 MPC?MPS?1 由此可知: 1?MPC?MPS,1?MPS?MPC 5、计算题
(1)某人一生经历四个时期,在其生命周期的前三个时期先后赚取收入20万元、40万元和60万元,而在退休时期没有任何收入,假设利率为零。
①若此人想在生命周期中能均匀消费,试决定与其预算约束相符合的消费水平,说明哪个时期以什么规模进行储蓄和负储蓄。
②与上述(1)相反,现在假定不存在借款的可能性,信贷市场不对个人开放。在此假定下,此人在生命周期中将选择什么样的消费流?在解答该问题时继续假设(如果可能的话)该人偏好均匀的消费流。
③接下来假设该消费者的财富有所增加。新增财富为10万元,那么在可利用信贷市场和不可利用信贷市场这样两种情况下增加的财富将在生命周期中分别被如何配置?
解答:
① 若此人想在一生均匀的进行消费,并与其预算约束相符合,必然要使其各个时期的消费支出之和等于其一生的收入。由于其一生中三个时期的总收入为120万元(20+40+60)。而四个时期的消费要均匀分布,则每个时期的平均消费水平为30万元(人一生中四个时期的储蓄情况。
第一期: 负储蓄10万元 第二期: 储蓄10万元 第三期: 储蓄30万元 第四期 负储蓄30万元
120?30)。由此可得此4
② 由于不存在借款的可能性,信贷市场不对个人开放,则该人受到流动性约束。因此此人在第一个时期只能消费20万元。从第二个时期开始,在没有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其均匀分布的消费水平为每期33.33万元(
40?60),小于第二、第三期的收入水平。故流动性约束3的的假设对后三个时期的消费没有影响。第二、第三、第四期的消费水平分别为33.33万元。
③ 在期初接受外来财富10万元,加上第一期的收入20万元,仍然小于四个时期的平均消费水平(此时四个时期的平均消费水平为30?10?32.5万元。因此,此人将在第一期消费掉4全部的外来财富10万元以及收入20万元。第二、三、四时期的平均消费为每期33.33万元(
40?60)。如果可以利用信贷市场,则该消费者每期可消费32.5万元。 3根据下表中已知数据回答问题(单位:亿元)
可支配收入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yd 消费c 储蓄s -700 -200 300 800 1300 1800 2300 2800 3300 3800 投资i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总需求( c?i) ①求出个人消费和总需求,完成上表。
②假设在方程c????yd中,?增加了200亿元,画图表明这一变化,并求出新的均衡产出、消费和投资。
③如果?不变,投资增加200亿元,均衡产出是否会发生变化? 解答:
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可知边际储蓄倾向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0.75。由此 可知,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消费函数为c????yd。由公式y?c?s可知,当可支配收入为零时,消费为700,即?为700,则消费函数c?700?0.75yd,由此可完成下表: 可支配收入0 2000 4000
yd 消费c 700 2200 3700 储蓄s -700 -200 300 投资i 2000 2000 2000 总需求(2700 4200 5700 c?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