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8 7:51: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

作者:马晓兰 陶可胜 许红玲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32期

目前,西医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尚缺乏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案,铋盐、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单独应用疗效不佳,三联疗法细菌根除率可达80%~90%,但常出现恶心、腹泻、伪膜性肠炎、过敏等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Hp阳性胃炎、溃疡病,多不拘泥古方,而是辨病与辨证结合,因此显示出优越性。

中医古典医籍中对Hp并无认识,也没有“Hp感染相关性胃病”的病名记载,但从临床病例的主要症状来看,Hp感染相关性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痞满”、“泛酸”等病证的范畴。祖国医学除了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外,还十分重视邪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正如《儒门事亲》所说:“夫病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一般认为,Hp感染当属中医学的“邪气”范畴,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邪气”在中医学中包含致病微生物,而Hp的发病特点——激惹性、渐进性、反复性,均符合中医湿热邪气的临床表现。目前认为,脾胃虚弱是Hp感染的病理基础,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气滞、血瘀、郁热、湿阻等病理变化为Hp的附着、繁殖、致病提供了客观条件,Hp感染后可进一步损伤脾胃,加重脾胃虚弱的程度,使机体祛邪无力,不能消除Hp。 辨证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Hp相关性胃病,目前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抑制或消除Hp致病因子的同时,注意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保护胃黏膜屏障,纠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因此,益气健脾、消热化湿、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应为治疗Hp的基本原则。中药有安全、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在临床上具有一定优势。根据中药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辨证分型治疗Hp相关性胃病,改善症状明显,现介绍如下。

脾胃湿热型 症见胃脘灼痛,大便干结,舌苔黄腻,查Hp阳性,治以清热除菌。处方:酒制大黄5g,黄连10g,黄芩10g,地丁20g,蒲公英20g,槟榔10g,丹参20g,半夏10g,半枝莲20g。组合原则是选择清热兼有抗Hp作用的大黄、黄连、黄芩、地丁、蒲公英等,再配以其他清热燥湿的中药。

肝胃不和型 症见胃脘胀痛,嗳气吞酸,食后饱胀,查Hp阳性,治以降气除菌。处方:代赭石20g,槟榔10g,厚朴10g,百合20g,乌药10g,蒲公英20g,黄连5g,白芍20g,佛手15g,焦三仙各10g。组方原则是选择降气兼有抗Hp作用的槟榔、厚朴等,再配以其他疏肝和胃的中药。

搜索更多关于: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 的文档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7v1f8v26d1qw0b8cvba7dd7d92whi01ao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