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论文
(3)活动工期估算
项目工期估算是根据项目范围。资源状况列出活动所需要的工期。估算工期应该现实、有效并能保证质量。所以在估算工期时要充分考虑活动清单、合理的资源需求、人员的能力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项目工期的影响,并在每项活动的工期估算中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对工期的影响。项目工期估算完成后。可以得到量化的工期估算数据,将其文档化,同时完善并更新活动清单。
(4)安排进度计划
项目的进度计划意味着明确定义项目活动的开始和结束,这事一个反复确认的过程。进度计划的编制应根据项目网络图、估算活动工期、资源要求、资源共享情况、项目执行的工作日历、进度限制、最早和最晚时间、风险管理计划等统一考虑。制定进度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最佳时间,最少成本、最小风险、因此,在制定项目进度金红时应先以数学分析的方法计算每个活动最早开始和结束时间与最迟开始和结束时间得出时间进度网络图[4],在通过资源因素,活动时间和可冗余因素调整活动时间,最终形成最佳活动进度。
(5)项目进度动态监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收集反映项目进度实际状况的信息,以便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掌握项目进展动态,应对项目进展状态进行观测,这一过程称为项目进度动态监测。对于项目进展状态的观测,可以采用日常观测和定期观测两种方法,并将观测的结果用项目进展报告的形式加以描述。日常观测就是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观测进度计划中所包含的每项工作的实际开始时间、实际完成时间、实际持续时间、目前状况等内容。并加以记录。以此作为进度控制的依据、而定期观测是指每隔一段时间对项目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观测、检查,主要包括:观测、检查关键工作的进度和关键线路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措施调整或保证计划工期的实现;观测检查非关键线路上的工作进度,以便更好的挖掘潜力,调整或者优化资源,以保证关键工作按计划实施;检查工作之间的逻辑变化情况,以便适时进行调整;有关项目范围、进度计划和预算变更的信息。
2.2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原理
2.2.1动态控制原理
工程进度控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在项目开始阶段,实际进度按照计划进度规划进行运动,但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实际进度的执行往往会与计划进度出现偏差,产生超前或滞后的现象。这时,通过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采
4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论文
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调整原来的计划,使二者在新的起点上重合,并通过组织管理作用的发挥,使实际进度继续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同样,在一段时间后,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会出现新的偏差。如此反复,工程进度控制出现一个动态的整过程。
2.2.2系统原理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进度控制中计划进度的编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只考虑某一个因素或某几个因素。进度控制组织和进度实施组织也具有系统性。因此,工程进度控制具有系统性,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2.2.3信息反馈原理
信息反馈是工程进度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的实际进度通过信息反馈给基层进度控制工作人员,在分工的职责范围内,信息经过加工逐级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到达主控制室,主控制室整理统计各方面的信息,经过比较分析做出决策,调整进度计划。进度控制的不断调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不断反馈的过程。
2.2.4弹性原理
影响建筑工程进度计划工期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进度计划的编制应留出余地,使计划进度具有弹性。进行进度控制的时候就应该利用这些弹性,缩短有关工作的时间,或改变工作之间的搭接关系,使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吻合。
2.2.5封闭循环原理
项目进度控制的全过程是计划、实施、检查、比较分析、确定调整措施和再计划的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
2.2.6网络计划技术原理
网络计划原理是工程进度控制的计划管理和分析计算的理论基础。在进度控制中要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原理编制进度计划,根据实际进度信息,比较和分析进度计划,又要利用网络计划的工期优化、工期与成本优化和资源优化的理论调整计划。
5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论文
2.3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方法
2.3.1甘特图
它是在19世纪由美国科学家甘特发明的,为了纪念他就把这种图叫做“甘特图”,我国多称之为“横道图”。它以横坐标表示时间,工程活动在图的左侧纵向排列,以活动所对应的横道位置表示活动的起始时间,横道的长短表示持续时间的长短。它实质上是图和表的结合形式[5]。这种计划方法的特点是简单并容易制作,也容易理解和不断更新,它是进度计划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缺点是难以显示复杂的大型项目的细节内容,不能明确表达工作间的逻辑关系,不能直接进行计算,不便与进行优化和调整。因此,横道图只适用于小而简单的施工计划,对大而复杂的项目施工计划与控制就有困难了。
2.3.2关键线路法(CPM)
关键线路法常被称为“网络计划法”,有两种表示方法:双代号网络计划和单代号网络计划。双代号网络计划是用一条箭线来表示一项工作,将工作的名称写在箭线上方,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注在箭线下方,箭尾表示工作的开始,箭头表示工作的结束,在箭头和箭尾处分别画上圆圈并加以编号的计划形式。单代号网络计划是用节点表示工作,在节点内标注工作持续时间,箭线表示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箭线上标注箭头工作和箭尾工作的搭接时距,具有绘图简便、逻辑关系明确,又称为工作节点网络计划。由于单代号网络图好画一般不容易出错,且单代号网络软件较普通且价格便宜,所以一般采用单代号网络计划。采用关键线路法可以确定出项目各项工作最早、最迟开始和结束时间。通过最早最迟时间的差额可以分析每一工作相对时间紧迫程度及工作的重要性程度,这种最早和最迟时间的差额称为机动时间或时差。时差为零的工作通常称为关键工作。关键线路法的主要目的就是确定项目中的关键工作,以保证实施过程中能重点考虑,保证项目如期完成。非关键线路上的时差是项目计划进度灵活性的尺度。利用时差,可以进行可能的资源交换和再分配,把资源从有时差的活动上转移到关键线路的活动中,使项目计划从整体上得到改善,以达到资源优化的目的。带资源的关键线路图的画法,是在关键线路图案的基础上,把每项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加以注明。CPM的优点是可以处理对于复杂项目的诸多活动,可以表明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进行优化和调整;CPM可以将项目进行分解,无形中将项目的队伍直接与其相应的内容相联系;CPM还有一个优点是可以预测各阶段的人员需求量,并设法通过计划的协调和修改使人员得到合理安排。但在计划过程中需注意的是,不要将工作的内容划分得过于详细,以至于花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编
6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论文
制计划。CPM缺点是与甘特图相比,其编制费用较高,现在普遍采用计算机作业,对编制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2.3.3计划评审技术(PERT)
计划评审技术是一种应用工作前后逻辑关系及活动不确定时间表示的网络计划图,其基本的形式与CPM网络计划基本相同,只是在工作时间估计方面PERT与CPM有一定的区别,CPM仅需要一个确定的工作时间,而PERT需要工作的三个时间估计,包括最短时间a、最可能时间m、最长时间b。在项目中应用PERT时,必须明确各个项目阶段所有相互依赖的活动和事件。事件是根据管理目标所确定的关键大事时间点。项目负责人和计划人员以及项目执行人员共同规定这些目标,并确定任务和子任务。在此基础上,做出活动和时间的逻辑关系网络图。该网络包括从总体网络开始一直到计划各具体部分的详细网络。考虑到大中型工程项目具有工期长、投资大,影响因素很多、不确定性强等特点,PERT网络计划体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因此受到项目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应用PERT进行编制网络进度计划并进行资源优化的方法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工序持续时间的估计不够精确,传统PERT方法计算出来的网络计划各工序的开工时间得不到保障,以及在进行网络计划资源优化时没有充分考虑风险量的影响。
第3章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目标确定不科学
许多施工项目从决策阶段开始就没能进行按项目管理的客观规律要求进行系统运作,施工前准备阶段往往在缺乏控制、无序状态、缺少管理或在极其宽松状态下进行,通常耗用时间过长,而进入施工实施阶段时所剩时间不多,因此确定施工工期时不顾项目规模大小、项目复杂程度、项目施工工艺条件、气候、地质等条件及相关施工单位的配合度、装备情况及必要的工序时间影响,而确定施工总工期,由此确定的总工期由于先天缺陷而缺乏科学性,必然引发一系列施工问题。
3.2 施工进度控制依据编制不科学
主要表现在工作排序、确定工作间的逻辑组织关系时,对资源的合理使用、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