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播放北风吹的录音)朗诵小诗<冬爷爷在哪里>。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加上动作表演。
2. 冬爷爷在哪里呢?(出示头像,贴图) 二、寻找冬爷爷
1. 冬爷爷来了,从北到南经过了哈尔滨、东北、黄山、玄武湖(逐一展示照片,欣赏冰雕,雪景)冬爷爷来了。多美的景色啊!
2. 冬爷爷也来到了我们家乡。引导学生讨论家乡冬季的变化。 3. 开展“我见到了冬爷爷”一分钟介绍 三、科学考察队
1. 我们的发现。 交流观察发现 2. 我们的记录 交流天气变化 3. 我们去考察
四、童话剧《冬日疑案》表演:分角色表演 五、涂色――寻找失踪者
1. 指导涂色,看看有何发现 2. 讨论:一些动物为何要躲进洞里。 3. 观看录像:动物冬眠和动物过冬。 六、巧破“白气之迷”。 教学反思:
14. 踏雪玩冰
教学目标:
1. 培养儿童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 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能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冻防寒,照顾自己。
3. 了解冬季自我保健,掌握科学的防护法。 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冻防寒,掌握科学的防护法. 教具学具:
利用下雪天,组织学生开展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快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和冰雪交朋友。
1. 做雪球,玩雪球,在脸上试试有什么感觉?放到嘴里尝尝,品品有什么味道;放在盆里看看,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冰柱。
2. 读儿歌,画雪花。 3. 交流课外踏雪玩冰的情况。 4. 说说冰雪的“怪脾气”。 二、漫游冰雪世界。
1. 观看电视录像,认识各种各样的雪花、冰花、冰柱。 2. 讲述自己经历的冬天里的故事。 三、冬天防寒保健知识竞赛。
1. 讨论竞赛要求和规则,分组进行。 2. 竞赛题目
⑴.冬天为什么会生冻疮? ⑵.皮肤为什么会生冻疮? ⑶.为什么耳朵最容易生冻疮? ⑷.下雪天行走要注意什么? ⑸.在河的冰面上走有危险吗? 3. 评选出优胜小组和“小小智多星”。
第二课时
四、“冰的小制作”博览会。
1. 各小组展示制作好的“冰锣”。
2. 交流制作的过程和方法,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
3. 评选出最佳冰雕作品。 五、小小科学论坛
1. 主题:怎样让冰块保存得时间长一些? 2. “我们的研究小报告”。 3. 提出“我们的研究结果”。 六、继续我们的研究。
1. 根据“冰的融化”和“冰能浮在水面上”的观察活动内容,要求学生采用原来的方法做。继续探究,发展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技能。
2. 在“冰能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尝试,去比较。 3. 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做好小记录。
4.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设想对“冰雪研究”的小课题,小实验,小观察。 教学反思:
15 . 过新年
教学目标:
1. 激发、培养学生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态度。
2. 通过开展班级元旦游艺活动,融个人于集体之中,培养乐于参与,乐于合作,热爱集体生活的行为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民风民俗。 教具准备:
收集各地和家乡有关过新年的图片和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年新景象
1. 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各自收集的图片和资料,并进行分类和整理。
2. 小组作,新年里的各种活动。 3. 家乡新年故事多。 二、新年老传统
1. 学生根据课前向祖辈、父辈了解到的有关新年的老传说、旧故事,开展“新年老传说”一分钟演讲赛。
2. 讨论:“老传说”让我知道了什么?设计通过这一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新年的民风民俗及其来历和演变,另一方面从不同时期的“过年”,感知祖国的变化,家乡的变化和人文生活的变化。
第二课时
三、“家乡的新年”图片展览。
说说家乡的新年。 四、级游艺会(庆元旦)
1. 环境布置 2. 制定活动方案。
3. 游戏活动的各种节日都由学生自己去设计完成和组织进行。 4. 互赠“新年贺卡”。 5. 同唱一首歌:《新年好》。 教学反思:
16.送给新年的礼物
教学目标:
1. 鼓励学生主动了解自己进步的情况,接收别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正确对待自己的忧缺点。
2. 培养学生对自己进行阶段性小结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校自我解剖,自我认识,自我总结的技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