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与材料中“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相符,故C项正确。 答案 C
素养3 历史解释——万隆会议
3.(2017·浙江11月选考)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解析 万隆会议是周恩来参加的,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国际会议,此次会议上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的万隆精神”。根据题中的关键词“周恩来、解除殖民主义、共同基础”等词可知,此次会议指的是周恩来参加的万隆会议。故答案为B。 答案 B
4.(2018·浙江11月选考)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 A.“不结盟” C.“单极—多极化”
B.“万隆精神” D.“日内瓦精神”
解析 根据史料可知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延续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此可知这次国际会议为万隆会议,故选B项;日内瓦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D项与题意不符;史料中未曾体现“不结盟”问题,与“单极—多极化”无关,可排除A、C两项。 答案 B
考点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
[梳理·基础知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 1.背景
(1)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蒋介石集团所占据。 (2)广大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崛起。 (3)新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2.过程
(1)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周恩来拒绝。
(2)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2)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b)
1.原因:改善中美关系是双方共同的需要
(1)对美国来说: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2)对中国来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2.过程
时间 1971年4月 1971年7月 事件 “乒乓外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签署上海《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一个中国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1978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1月1日 3.影响
(1)对世界: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局势。
意义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为尼克松访华做了准备 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2月 为建交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2)对中国: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外交上打破外交困境,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易错易误】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不是中美正式建交。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关键是美国承认“一个中国”。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b) 1.原因
(1)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日本舆论强烈要求尽快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为日本取得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3)日本许多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2.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3.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推动了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中国重返联合国
史料 中国在联合国获得支持票数的增长
[识图解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什么? 提示: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要点二 中美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
史料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读史用史] 两个“公报”对“一个中国”的表述明显不同,据史料分析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与《中美联合公报》相比在内容上有何发展?
提示:美国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关键。
[精练·核心素养]
素养1 历史解释——中国重返联合国
1.(2017·稽阳联谊学校联考)英国学者珍妮·克莱格在其著作《中国的全球战略:走向一个多极世界》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此处的“开花结果”指的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日邦交正常化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原因。万隆会议上,中国赢得更多的亚非国家的支持和拥护,而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支持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原因。 答案 A
素养2 史料实证——中美关系缓和
2.(2015·浙江10月选考)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 ) A.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解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两国还处在敌对的紧张状态,故A、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关系有了“新的开始”,故C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故D项错误。 答案 C
素养3 历史解释——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及成就
3.(2018·绍兴3月测试)阅读下边《1969~197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统计简表》,结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有关史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