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7 主梁专业效应组合值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跨中截面 荷载类别 弯矩 剪力 第一期永久荷载 2239.34 0 第二期永久荷载 1362.1 0 总永久作用=1+2 3601.44 0 可变作用公路Ⅰ级 1293.1 97 可变作用冲击 682.9 38 可变作用 人群 70.82 12.9 标准组合 5648.26 147.9 短期组合 4577.43 80.8 极限组合 7167.5 203.5 三分点 弯矩 剪力 1679.5 149.49 1021.6 90.93 2701.1 240.42 805.6 102 512.5 45.6 9.2 33.5 4028.4 421.52 3274.22 345.32 5096.9 532.7 支点 剪力 298.87 181.56 480.43 244.5 93.2 86.6 904.73 738.18 1146.3 29
第三章 预应力钢束估算及其布置
一、 跨中截面钢束的估算
根据《公预规》规定,预应力梁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应力要求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要求,以下就跨中截面在各种作用效应组合下,分别按照上述要求对主梁所需的钢束数进行估算,并且按这些估算的钢束数的多少确定主梁的钢束数。 1、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应力要求估算钢束数
对于简支梁带马蹄的T形截面,当截面混凝土不出现推应力控制时,则得到钢束数n的估算公式:
n?Mk
c1??Ap?fpk?(ks?ep)式中:Mk——持久状态使用荷载产生的跨中弯矩标准组合值;
c1——与荷载有关的经验系数,对于公路—I级,c1取用0.6; ?Ap——股7?15.2钢绞线截面面积,一股钢绞线的截面面积为
1.4cm2,故
?Ap?84cm2;
在检验截面效率指标中,已知计算出成桥后截面yx?98.47cm,
ks?30.1cm,估算ap?15cm,则钢束偏心距为:
ep?yx?ap?94.49?15?79.49;
5648.2?103?5.61 1号梁:n?0.6?8.4?10?4?1860?106?(0.2796?0.7949)2、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估算钢束数
根据极限状态的应力计算图式,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强度fcd,
30
应力图式呈矩形,同时预应力钢束也达到设计强度fpd,则钢束数的估算公式为:
n?Md
??h?fpd??Ap式中:Md——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跨中最大弯矩;
?——经验系数,一般取0.75~0.77,本设计取0.75;
fpd——预应力钢绞线的设计强度;
7167.5?103?5.939 1号梁:n?0.76?1.5?1260?106?8.4?10?4对于全预应力梁希望在弹性阶段工作,同时边主梁与中间主梁所需的钢束数相差不大,为方便钢束布置和施工,各主梁统一确定为6束,采用夹片式群锚,?70金属波纹管孔
二、 预应力钢筋的布置
1、跨中截面预应力钢筋的布置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预应力管道布置应符合《桥梁规范》中的有关构造要求,参考已有的设计图纸并按《公桥规》中的构造要求,对跨中截面的预应力构件进行初步布置,如图1-12所示。
31
图1-12 钢束布置图(尺寸单位:cm)
2、锚固面钢束布置
为使施工方便,全部6束预应力钢筋均锚固于梁端(图1-12)这样布置符合均匀分散的原则,不仅能满足张拉的要求,而且N3、N6在梁端均弯起较高,可以提供较大的预剪力。
3、其他截面钢束位置及其倾角计算 (1)钢束弯起形状、弯起角?及其弯曲半径
采用直线段中接圆弧曲线段的方式弯曲;为使预应力钢筋的预加力垂直作用于锚垫板,N1(N2)、N3、N4(N5)和N6弯起角?分别取
?1?3o、?2?6o、?3?7o、?4?12o;各钢束的弯曲半径为:
RN1?RN2=14406cm、RN3?7443cm、RN4?RN5?6545cm、RN6?3634cm。
(2)钢束各控制点位置的确定
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