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健康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牛奶、豆类、鸡蛋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B.吸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等许多有害物质 C.碳酸钡不溶于水,可以替代硫酸钡做钡餐 D.青少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A、根据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分析; B、根据香烟烟气中含有的有毒物质分析; C、根据碳酸钡与胃酸反应分析; D、根据钙元素的生理作用分析。 【详解】
A、牛奶、豆类、鸡蛋中都含有蛋白质,故A正确;
B、香烟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有毒物质,故B正确;
C、碳酸钡虽然不溶于水,但能与胃酸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钡离子,故不可以用碳酸钡代替硫酸钡做钡餐,故C不正确;
D、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青少年缺钙引起佝偻病,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察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点睛】
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稀盐酸,可以与碳酸盐反应。
2.一种风力灭火机可喷出类似十二级台风的高速空气流将火吹灭,其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C.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C 【解析】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用风将或吹灭,是因为空气的流动促进热量的扩散,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选C
B.吹走可燃物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2019年3月21日,江苏盐城发生化工厂爆炸事故,爆炸物主要是苯(C6H6)及其系列物。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苯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一个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题意,苯的化学式为C6H6,则有:
A、苯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有机化合物,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苯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C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一个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式、分子式的含义,根据分子式计算元素的质量比,分子的微观构成,有机化合物的概念,解题时由化学式入手进行分析,在进行物质的宏观和微观描述时要注意宏观由元素组成,微观由微粒构成。 4.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可加入稀盐酸 B.除去H2中的HCl,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C.除去KCl溶液中少量K2CO3,可加适量Ba(NO3)2溶液后过滤 D.除去CO中少量CO2,可通过灼热CuO粉末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故A不能达到目的;
B、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HCl会被全部消耗,浓硫酸可干燥气体,则可得到纯净的氢气,故B能达到目的;
C、加适量Ba(NO3)2溶液,与碳酸钾反应产生硝酸钾,引入了新杂质,故C不能达到目的; D、灼热CuO粉末会和CO发生反应,原物质变成杂质,故D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点睛】
除杂的原则:不能破坏原物质,不能引入新杂质。
5.在A+ 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 A.HCl和NaOH C.H2SO4和Fe2O3 【答案】D 【解析】
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酸与碱、非金属氧化物与碱、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H2SO4+BaCl2=2HCl+BaSO4↓中没有生成水,故选D。 6.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A.A 【答案】D 【解析】 【详解】
A、NH4NO3、NaOH粉末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使温度升高降低、升高,可以鉴别,故选项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正确;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正确;
C、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正确;
D、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D。 【点睛】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下列实验操作中,与其他三项的目的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实验目的 区分NH4NO3、NaOH粉末 区分硬水和软水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除去CO中的CO2 B.B
C.C
操作或所用试剂 加水感受温度变化 加肥皂水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通过灼热的CuO D.D
B.CO2和NaOH D.H2SO4和BaCl2
A.点燃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B.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先在碱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 C.在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前,先向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加入一层细沙 D.在使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向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氢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甲烷、一氧化碳为可燃气体,在空气点燃容易爆炸,造成安全事故,所以实验前需要验证纯度,避免爆炸;
B、中和反应中加入酚酞指示剂,便于观察反应的进行状态,利于明显观察;
C、在集气瓶加入一层细沙,防止温度较高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直接接触瓶底,集气瓶炸裂,引发安全事故; D、氢气也是可燃气体,在空气中也可爆炸,所以实验前先通入氢气排空,避免爆炸,引起安全事故;实验操作中,与其他三项的目的不属于同一类的是B。故选B。 【点睛】
可燃气体点燃或者加热前,需要验证纯度,防止爆炸。
8.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 A.铁片浸入稀硫酸中 C.氧化铁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答案】B 【解析】
Fe与稀H2SO4反应生成FeSO4和H2,Fe与CuSO4反应生成FeSO4溶液变成FeSO4的溶液,溶液质量增加;Fe2O3与稀HC1反应生成FeC13和H2O,和Cu,溶液变为FeSO4的溶液,溶液质量减少;溶液变为FeC13的溶液,溶液质量增加;NaHCO3与HC1反应生成NaC1、H2O和CO2气体,溶液变为NaC1的溶液,溶液质量增加。
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 B.食物腐烂 C.车胎爆炸 D.冰雪融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B.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D.碳酸氢钠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