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琥 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推测”“拂拭”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合理推测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的表达特点,自主积累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难点】
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家合理推测的依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推测”“拂拭”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琥珀图片,学生欣赏并谈谈对琥珀的了解。
2.板书课题,提示“琥珀”都是“王”字旁,其实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设计意图: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简单了解。通过偏旁,初步感知琥珀的珍贵。
二、自主读识。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感情。 2.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师引生梳理后归纳。
(1)这篇课文围绕“琥珀”,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先讲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讲发现琥珀的过程。)
(2)课文向我们介绍的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3)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①这一段中哪里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哪里是想象出来的?
(看到的就是事实,根据事实想象出来的部分就是推测,也就是说“推测” 是根据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②讲读末段时,辨析“推测”“猜测”,在语境中正确使用。 选词填空:推测 猜测
a.教室里的破桌椅修好了,我( )是班里的活雷锋李明干的。
b.公安干警冲进匪巢,发现杯子里的水还是热的,于是( )匪徒刚离开不久。
师:根据这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可见这块琥珀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柏吉尔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做了哪些科学的推测呢?
设计意图:
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注意“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三、推测琥珀形成的过程,再现故事详情。
1.这么珍贵的琥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快速找到琥珀形成的几个因素,写下来。
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主人公 起因 经过 结果
2.带着问题来观看琥珀形成的视频。
3.自己快速浏览第1~12自然段,完成表格并交流分享。 4.汇报交流学习情况,并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
从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的合理推测。
5.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但这只是猜测,是根据什么猜想的?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设计意图:
总结本课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 【板书设计】
5 琥 珀
什么是琥珀 样子 推测形成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简单了解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
2.了解作者是怎样进行想象的,体会作者的推测是否合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文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