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的重要性
作者:崔水仙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2年第12期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读”与“写”又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重视“读”与“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师忽视书本(即教材)的使用,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被无限扩展膨胀,课外课程资源喧宾夺主,让语文课变得越来越复杂,语文课堂上最重要的文本不见了,教师上课时很少用到书本,很少让学生去“读”书本。二是教师忽视对学生“写”的训练。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异彩纷呈,不适宜地使用多媒体或滥用多媒体的现象比比皆是。课堂上恨不得让学生句句谈体会,段段说感悟,出现诸多所谓的“创新”与“拓展”,却往往忽视了最基本的“写”的训练,丢失了语文的根本。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学的根在读与写,是读与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因此,笔者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深深地感到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学生读好课本是前提,写好作文是关键。 一、读好课本是基础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读好课本是基础。“读”的功夫不行,“写”的能力是永远不会提高的。读,可以分为课内读和课外读。课内读是指读课本,即语文书,课外读是指报刊杂志等课外书。课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它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必须材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这些课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更是思维的典范。只有首先把书本上的课文扎扎实实地“读”好,才能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一个可靠的基础。教师教教材,就是要以课文为本,做到不肢解课本、不脱离课本、使课本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师益友。缺失书本的语文课表面上越来越热闹,实质上是越来越浮躁。如何才能让语文课改的步伐走得更踏实更稳健些,这就需要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要有书本意识,要立足书本,依托书本,让课堂呈现出实实在在的精彩。教师要立足课本的每一篇课文,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多“读”,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读”出语调,“读”出对文本的认识,更要让学生“读”出语文的“境”,读出语文的“味”,读出语文的“法”。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语文课本千万丢不得,它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以教材为载体,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要用好语文书,设计好各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当然,在课文解读时,我们应该浸润于语言文字之中,“一字未忽宜,语语悟其神”,不仅要善于抓住语言的品味点,凸显文本的别样韵味,还要抓住文本语言的迁移点、空白点,体现语言实践的价值,从而努力做到“意”与“言”两者皆得,为我们的语文课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同时,教师要告诫学生,“读”了书本上好的东西,日后一定要学会借鉴和运用。 二、写好作文是关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