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一喷多防”是什么意思?到底怎么喷怎么防?
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预报,春季(3-5月)我国大部麦区气温偏高,江汉平原、黄淮南部、西北东部等麦区降水偏多1-2成,长江中下游、江淮大部麦区偏多2-5成,对赤霉病和条锈病等病害发生有利。
北方大部降水正常、气温偏高,有利于蚜虫繁殖危害。随着气温稳定回升和小麦快速生长,多种病虫害将进入发生危害盛期。
西南和汉水流域小麦条锈病将进入发生高峰期,东部广大麦区麦蜘蛛、蚜虫、纹枯病、白粉病等将进一步上升危害。各地应加强病虫调查监测,及时掌握发生动态,准确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防治,为夺取夏粮丰收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以上信息,小麦产区及时做好一喷三防工作很有必要!
什么是小麦一喷三防?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病虫害也比较多。为了科学防治好小麦病虫害,上世纪初我国小麦栽培专家就提出了“一喷三防”的概念。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指的是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微肥、抗旱剂等)混配,一次施药可以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加粒重的目的。
为什么要进行小麦一喷三防?
小麦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病害、虫害、干热风等危害,会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如果分别防治这些病虫害需要多次打药,为减少打药次数,达到喷药一次同时防治病害、虫害和干热风的目的,所以进行“一喷三防”作业,也就是一次打药,病害、虫害、干热风同时防治,省工省时。此项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小麦抽穗灌浆期,因为此期小麦易同时受到以上三种不利情况的影响。
一喷三防已经过时,当下应该提倡一喷多防!
一喷三防的概念是20多年前提出来,当时特指“防虫、防病、防御干热风”,当年的黄淮海冬麦区的小麦病害主要是“白粉病”和“锈病”,其它的病害很少或者额发生很轻。
如今很多病虫害的将抗药性也逐年在上升,预防药剂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以确保更安全更高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