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完整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4 7:03: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第十四章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三个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组织体系、技术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体系建设,为全面建成现代农业体系奠定基础。

第一节 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土地流转、优化农业布局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保证粮食总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宜花则花,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效益为先。“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重点推进以牡丹为核心的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科技含量,加快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经济附加值。发挥我市林业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中药材、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积极发展桑蚕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环保农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产品无公害、农业环境无污染;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促进农业资源的永续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促进一产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十二五”末,建成现代农业的基本架构。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和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探索转包、租赁、互换、承包权转让、入股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尤其是养殖与种植相结合、循环发展的种养一体化经营模式,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土地延包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制度。

——进一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不断创新集体林业经营的体制机制,依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积极稳妥推进农户经营权流转,培育林业生产大户,承包大户,公司化经营,做大林业产业。实行商品林、公益林分类经营管理。对商品林,农民可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对公益林,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

——加强农业生产区域规划。淡化行政辖区概念,因地制宜规划基本粮食产业区、花卉苗木产业区、蔬菜产业区、果林产业区、中草药产业区、小杂粮产业区、烟草产业区、畜牧产业区等,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格局,增加我市农产品竞争能力和土地产出效益。到“十二五”末,要形成2-3个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农业产业区或产业带。

第二节 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稳定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重点抓好孟津、伊川、宜阳、洛宁四个粮食核心区建设,提高优质小麦和优质小杂粮的种植比重;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农村沼气、生物质能利用等农村实用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大力推广优良品

种、节水农业技术、旱作农业技术、保护性耕作和配方施肥技术等,兴修农田水利,提高农田承载力。“十二五”期间,保证在正常年景粮食产量不低于200万吨。

——着力发展以牡丹为核心的花卉苗木产业。以牡丹产业为龙头,推进花卉产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发展牡丹经济,做大做强牡丹产业,打响“洛阳牡丹”产业品牌。抓住大力推进城镇化,花卉苗木需求潜力增大的契机,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构建“一环”(环城高速绿化苗木产业)、“一带”(邙山牡丹产业带)、“一园”(龙门山地牡丹园)、“多色块”(县(市)花卉苗木基地)有机配合的花卉产业格局。“十二五”末,全市花卉及绿化苗木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牡丹面积达到5万亩。

——继续抓好蔬菜基地建设。加大技术和资本投入,提高近郊菜区生产能力,保障我市高档蔬菜的供给;在市属九县(市)开发培育新的蔬菜基地,提高蔬菜市场供应量;严格蔬菜生产标准,积极推广绿色种植,切实保证生鲜蔬菜质量。到“十二五”末,蔬菜产量达到我国大中型城市人均供给标准。

——积极促进畜牧产业化发展。优化养殖结构,重点发展奶业,积极发展林下养禽和草食家畜,努力提高生猪、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引进培育畜产品加工知名品牌企业,形成链条完善、优势明显的产业化格局;进一步完善防控体系,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 “十二五”末,全市肉蛋奶总产达到110万吨以上。

——大力发展林果、烟草、中药材和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果品种植要突出建设果品种植基地和旅游观光果树带;烟草要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抓好“崤山牌”优质烟叶产区建设;中草药突出发展柴胡、桔梗、山茱萸、伏牛连翘、杜仲等集中产区;水产养殖要加强大中型水域渔业资源综合开发和渔业资源增殖保护。

——大力实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扶持工作;在重要河流源头和库区周边营造水源涵养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提高森林质量,实施中幼龄林抚育;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绿化苗木、生物质能源林和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

第三节 建设现代农业组织体系

——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加大对涉农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办法,支持涉农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吸引国内外农业知名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对本地农业龙头企业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促使其做大做强。“十二五”末,力争我市涉农龙头企业有10家达到国家级龙头企业标准。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社建设行动,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与效益并重型转变。支持供销社、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推进供销社改革,健全经营服务网络、完善组织体系、健全管理体制,形成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载体。“十二五”末,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500

家,农民参加合作组织的比例达到70%以上,农业产业化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第四节 强化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为全市农业生产提供发展动力。积极组织农业科技攻关,针对我市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依托农业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加大项目支持力度,积极开展高产高效栽培、土壤改良、科学施肥、节水灌溉、植物保护、动物防疫等农业技术研究。

——巩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完善科技推广体系,构建示范推广和信息服务网络,开展契约化科技推广模式的试点工作,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制度建设。

——积极推广农村沼气技术,完善市县沼气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信息和气象信息服务。加强农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发布,实现农业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加强农业气象的监测预报,为农业生产提供全天候服务。

第五节 构筑现代农业保障体系

——加大力度完善农业大型水利设施,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施新安提黄二期工程、黄河渠灌区改造工程、陆浑水库、故县水库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恢复设计灌溉能力。加快引黄入洛工程建设,使小浪底南岸节水型农业生态灌区工程尽早发挥效益。开工建设龙脖水库灌区。力争前坪水库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

——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实施农田管网化灌溉技术改造,在丘岭地区大力推广喷灌技术。抓住宜阳、新安、嵩县列入国家黄土高原治理示范区的机遇,加大水土治理的力度。“十二五”末,确保耕地保有量42.56万公顷。

——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体系,全面完善“二级三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积极筹建渔业病害监测中心、水产品安全监测中心和渔业环境监测中心,提高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水平。

——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范围。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中介体系。重点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保险,稳定发展农村财产保险,试行农业巨灾保险。

——加强市场研究,规避农产品市场风险。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完善农业信息系统。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规范企业和农民的交易行为。改善农产品营销组织形式,壮大农业经纪人队伍。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区

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城乡集贸市场为补充,连锁超市和便利店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第十五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二五”时期,继续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制度创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发展

——继续推进农业经营方式“两个转变”,即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统一经营向农户联合与合作转变,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

——努力推进“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工程,带动特色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农村经济。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切实落实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制度,持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农艺与农机的有机融合,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扶贫、产业化扶贫、搬迁式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农业专项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社会捐助,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生产。

第二节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产品精细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引导花卉苗木产业区农民发展牡丹及其深度开发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重点发展规模养殖。积极推进农业与生态旅游结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积极开展自主创业,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和其它非农产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继续抓好劳务经济,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外部空间。改善农民进城务工条件,保护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政府对农民转移就业的服务。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和报酬支付保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自主创业。

——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落实惠农政策,完善补贴方式,努力让农民从政策和补贴中得到更多实惠。切实落实农产品保护价收购制度,保障农民合理收益。进一步明确农民家庭财产的法律地位,保障农民对集体财产的收益权,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

——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和股份经营,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商业用地开发和经营,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

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完整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87bs3hc8l41z4g1ryvw_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