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作文教学论文
概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整体教学中的最大板块,也是高考语文考查的重要内容。作文语文老师,我们既不能回避高考的功利性,又要实现作文教学的最优化,就要用心钻研,精心备课,做到作文教学与课文学习结合,与高考备考链接,与生活学习搭桥,让学生想写、会写、写得好、写的愉快。
一、作文教学的“恶劣环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学生作文必须“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作文,就是要把生活中观察到的、体悟到的自由自在的表达出来。这才是良性的写作环境。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的环境却相对“恶劣”,为什么呢?
一是高考应考的要求使然。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几个阶段。尽管众多专家都认为话题作文是最好的考场作文形式,但实际上我们无权议论谁是谁非。学生读高中肯定是想考一个理想的大学的,那就必须有一个好成绩。于是作文训练只好跟着高考要求走,你考什么我教什么,美其名曰“应考作文训练”。并且为了实现训练的高效,有的从高一就开始训练,有的甚至从初中就开始训练,蔓延开去,一些小学老师也在依据考试要求训练作文写作,甚至背诵范文以应付考试。这无疑是作文教学的最大悲哀,在此环境下,学生写作谈何乐趣?
二是高考语文考查的功利使然。“分高才是王道”,不可否认,在高中,高考科目的学习,是为了拿高分、考名校。一分之差,就相隔千余人。作为工具性很强的重要人文学科,语文首当其冲。作文训练中,甚至专家都在讲:要研读高考纲要,要揣摩命题人意图。言外之意,高考
作文,不是写我们想写的内容,而是要写出命题人想要看的内容。为了拿到作文高分,師生都必须这么做。这必然导致作文教学的形式化倾向。
二、作文教学的“混乱局面”
语文教材上有“表达交流”部分,以此为训练内容,制订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按道理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但大多教师没有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无序化无系统性。作文教学的“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作文教学设计不规范。讲读课文的教学设计,老师们都能认真对待,从三维目标的确定,到家庭作业的布置、板书设计,都详尽具体。但作文教学的教学设计,则零落稀少,一些老师只是写个简案,提醒自己上课的进程,更多的老师连简案也没有。“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规范的教学设计,作文教学质量无从谈起,也就只能依靠学生的“天赋”了。
二是作文教学计划缺失。讲读课文的教学,是有计划的,教师备课时,要做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不仅有课时计划,更要有学期计划、学年计划。相比之下。一个学段,作文训练的内容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很多老师心里是模糊的,操作起来,自然是随意所至。
三是作文训练浅尝辄止。在作文训练中,传统的做法是:先讲讲怎么写,然后布置写作任务,有的任务是在学校完成的,有的任务是留做了家庭作业,最后收交上来,教师批阅、讲评。这种流程有利于课时的完成,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好的会更好,差的会更差。试想一下,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
心所欲,一学期下来,只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多少,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等。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激起自己写作的动力。
提高作文教学实效,就要改变以上局面。高中语文教材针对写作训练,有一套较为完整合理的写作教学体系,是一部好的作文教材。教师要钻研语文教材的“表达交流”内容,制定规范详细的作文教学设计,落实到每一节课的训练重点。不能图省事,只“教”“课文”,不“教”“表达交流”,更谈不上什么写作教学的计划和系统性了,使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被忽视。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不好的工作作风,在对学生负责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训练中,写作篇数不在多,而在于训练目标的达成。“好文须得三遍改”,要让学生写一篇是一篇,明白自己此类文的写作有缺点,写了改,改了再写,直到成功。
三、作文教学的“虚假地位”
虽然作文教学是语文整体教学中的最大板块,国家课程设置中,每个班每周均有两节作文课。但实际教学中发现,不少老师将这两节作文课用于讲读课文、甚至是用于基础知识训练测试的现象,比比皆是。作文教学实际上处于重要不重视的地位,它游离于语文教学的边缘。一些老师甚至错误地认为,作文写作是学生的天赋,很难通过训练,有大的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