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精讲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8 19:26: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精讲

知识要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阅读记叙文,我们首先要从文章中找出它的六要素。时间一般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有的用表明时间的短语,如:“很久以前”“我小时候”等,阅读时,要抓住这些时间短语去分析。人物是记叙文的主要对象,记叙文的人物一般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阅读时,要分清他们在文章中占主要地位还是次要地位,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的人物中主要人物是皇帝、“诚实的”老大臣、一位“诚实的”官员,还有次要人物是皇帝的随行官员、“最高贵的骑士”、内臣等,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自私、虚伪、愚蠢和欺骗。事件是一篇记叙文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才能分析好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使主人公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2、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连珠缀玉般地组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记叙的线索大致有:1.以时间的

推移为线索,如《山市》;2.以人物为线索,如《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3.以空间为线索;4.以事件为线索,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以“我”的活动为线索;《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以盲孩子逐渐获得光明的过程为线索;《散步》以散步的经过为线索。5.以物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风筝》、《皇帝的新装》等;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春》以作者“盼春——绘春——赞春”来组织材料。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另外,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即明线和暗线。

命题规律

能指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意义。这种题型多以填空题、简答题出现。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感情。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备考策略

1、记叙文六要素的把握。

(1)怎样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连续的时间地点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间、地点的内在联系;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2)怎样分析人物要素: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3)怎样把握“事件”这一基本要素:分析文章的选材与材料的详略安排情况,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也就是说,看看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个事来写,为什么对此详写对彼略写,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等等。

2、记叙文线索的把握

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了解文章的体裁、内容和表现手法,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也就清楚地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把握记叙文线索常用的方法有:1.“筛选整合法”。即,根据题干要求,

筛选出文中的重要信息来答题的方法。有时是筛选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直接摘抄;有时是筛选出相关的语句后据此整合成所需要的信息以形成答案。2.抓住重点语句法。重点语句主要指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词语,内涵丰富的词

语、段落或文章中的中心句、过渡句,记叙性的文章中作为点睛之笔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对于揭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体阅读中不失时机地标记它们,就等于抓住了做题的关键。

三大绝招抓线索阅读技巧点拨

第一招:标题关联分析法。这是抓线索的第一招,从“文章的眼睛”也就是题目入手,依据题目和内容的关系,直接抓住线索。如沈复的《幼时记趣》一个“趣”字贯穿全文。

第二招:语言标志揣摩法。线索就是带领读者走入文章的路径,往往有一定的标志。只要你找到指明路径方向的一些“路标”词句就找到了线索。如老舍先生的名作《骆驼祥子》第十一节中有这样一些词语:“祭灶那天下午……到快掌灯的时候,风更小了些,天上落着稀疏的雪花……七点以后……大概有九点钟了……雪已下了寸多厚,祥子低着头。处处洁白,只有他的身后留着些大黑脚印。”这些加点的词语就像一个个路标。此外,表示空间转换、情感变化、角色变换的一些“路标”词语都有一定的规律性,用心即可。

第三招:分析归纳提炼法。前两种方法都很容易掌握,但文章的线索有时会比较复杂,甚至有两条。所以必须掌握相关知识,再加以综合归纳。

例文导读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精讲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8dnt9llaq6bod04q39t7z7sh75lu600odw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