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虎山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作者:阮孔亮
来源:《老区建设》2009年第20期
[提要] 龙虎山景区从成立至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变化,从一个“藏在深闺无人识”的景点发展到今天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品牌景区,聚集了龙虎山人的智慧、艰辛和汗水,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进步。文章从景区旅游建设、旅游品牌、旅游形象等方面提出了景区发展的建设性建议和对策,以期能促进景区旅游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龙虎山;旅游品牌;旅游建设;旅游形象
[作者简介]阮孔亮(1964—),男,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江西鹰潭335000)
一、龙虎山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景区旅游业发展迅猛。龙虎山旅游业在1984年成立第一家旅游开发公司,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体制的变革和开放的扩大,旅游业进入了规模开发阶段,这个时期无论是投入还是开发建设,成效都比较明显;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江西省十一次党代会后,在全省加快建设沿海发达地区“后花园”的大背景下,景区旅游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多年来,龙虎山的旅游品牌越来越响、发展越来越快、实力越来越强。继1988年龙虎山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后,现在已是集7个“国家级”称号于一身,2007年,景区又成功申报了世界地质公园,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国际品味。旅游接待从初期的几万接待人次、几十万直接创收,到2000年的50万接待人次、1900万直接创收,到2006年的140万旅游接待人次、3900万直接创收。所有这些都证明,景区旅游业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的。
(二)从开放的角度看,景区旅游业有差距。龙虎山旅游发展经过前期的打拼,跻身江西省四大名山之列。但近年来,龙虎山旅游业发展相对于其它三大名山来说是落后了,发展得慢了。2006年,景区旅游接待总人数,庐山是95万,井冈山是85万,三清山也有58万,龙虎山只有29.6万。这组数据充分说明,景区旅游业相对于其它景区的规模和效益发展得不够,相对于自身拥有的资源和优势发挥得不够,相对于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景区的战略目标还远远不够。相比之下,差距显而易见。起步晚、底子薄固然是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但全国不少景区甚至省内的景区开发建设比龙虎山还晚、底子也不厚,都赶超在龙虎山之前,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发展旅游的综合素质不如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