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流落荒岛之后,我们的主人公鲁滨逊做了哪几件事情呢? (2)浏览课文,四人小组学习,合作填表。 课件出示:
鲁滨逊做的事
流落荒岛 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 救野人为伴 回到英国 (3)汇报交流,教师板书。(顺序: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野人为伴→回到英国) 2.阅读精彩片段,感受光辉形象。
(1)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2)课文的后面一部分是精彩片段节选,这一部分是采用什么形式讲述的?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小组合作交流,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鲁滨逊的内心,体会他在荒岛上的境遇和心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主要情节,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能够体会到篇幅较长的课文中,所讲述的中心和大概意思,用表格的形式把鲁滨逊荒岛生活的经历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快速阅读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2.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研读梗概,感知大意
6
1.回顾课文,概括总结。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热爱航海的鲁滨逊流落荒岛,在荒岛上度过了28年的独身生活。那么,他上岛后都做了哪些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鲁滨逊的荒岛生活,感受主人公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研读梗概,感知大意。
(1)自主阅读梗概:同桌互相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2)结合学生的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 课件出示:
? 从梗概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 默读梗概,把鲁滨逊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 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回顾,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熟悉文本内容,了解大意,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 研读赏析,对比学习
1.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对比阅读: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 (2)研读精彩片段:读读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为什么这里最精彩? 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逊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 ①预设一:课件出示课本第23页节选部分的“好处”和“坏处”。
a.根据列出来的“好处”和“坏处”,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逊带来了什么。 b.鲁滨逊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c.学生齐读: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小结: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处在不利的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做斗争的信心。
除了鲁滨逊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有什么地方很精彩?
②预设二:鲁滨逊的语言,如“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7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就是告诉人们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逆境。
③预设三: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理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小结:优秀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逊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2.对比学习,感悟写法。
(1)对比异同:浏览课文节选片段,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预设一:用的是第一人称,更直观地描写了鲁滨逊的所见所感。
预设二:用第一人称描写“我”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做,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2)小组讨论两种表达方式,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精读故事梗概,交流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文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文章整体结构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文章片段描写的表达形式,再到关注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段的同时,通过对比阅读学习故事梗概中详略得当的描写,以及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悟鲜明的人物形象。
板块三 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交流感受,升华情感。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如果让你选择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3)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逊”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请写出你阅读本文后的启示,再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2.发散思维,引起共鸣。
(1)再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
8
①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我很想知道他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②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③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段却是以鲁滨逊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2)结合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阅读原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同时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教师组织和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自主读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本课教学中,落实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独立、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从整体入手,紧扣中心,抓住重点语句感受主人公的人物特点,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脉络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勾画圈点批注,抓住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对比阅读,摸索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
首先,课文以梗概的形式讲述了鲁滨逊因乘船遭遇暴风而流落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故事。其次,课文节选片段以第一人称“我”的形式,向大家讲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生存困境时怎样克服困难,调整心态,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生活态度。
9
通过两种形式的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氛围,让学生读前思考,读中感悟,读后探讨,大胆总结找出作者的写作方法。
3.突破难点,感悟鲜活的人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如词语“焉知非福”,句子“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来宽慰自己”等来进行品读。通过有层次、有秩序、有针对性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体会鲁滨逊的人物品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6 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缰绳、黑莓、潺潺、头晕目眩”等生词。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建立初步印象。
3.通过插图和对部分篇章的阅读,了解书中的精彩情节,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通过选读精彩片段、组织交流,了解故事的趣味性,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策略
1.小组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扫清字词障碍。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解决重难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2.自主阅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为重点,让学生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熟悉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拓展延伸
10
相关推荐: